海外市場持續萎縮 中國外銷鞋企加速轉型內銷
品牌運作能力薄弱、渠道建設乏力是制約企業轉型的重要障礙
受歐美鞋市場訂單復蘇緩慢,以及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鞋企再次面臨轉型。
東莞市誠封機械有限公司業務主任陳哲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該企業10多年前隨著臺灣鞋企轉移到東莞時,客戶基本上是代工出口的外資鞋廠,而現在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加上招不到工人,不少外銷鞋廠加速往大陸和東南亞遷移,而且做內銷的民營鞋業客戶逐漸增多,現在這兩個客戶群基本各占一半。
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裕倫也表示,據他了解,雖然上半年東莞的鞋產品出口有一個爆發性增長,但主要是因為歐美客戶在前一段時間的存貨賣得差不多了,要臨時補充訂單,很可能只是一種反彈而不是反轉,東莞鞋產品的出口價格還在不斷下跌。
“鞋市場正在發生變化,歐美市場已比較飽和,而國內和一些新興市場正在快速增長,東盟市場在最近一兩年就翻了一番。而中國內銷市場空間也很大,歐美每年人均消費7~8雙鞋,而中國只有2.8~2.9雙,假如一年人均增加一雙,就會增加13億雙多。雖然目前中小企業拓展內銷渠道很難,但邁出這一步還是很重要的。”朱裕倫說。{page_break}
在東莞,坊間流傳著一句廣為人知的嘆言:世界上60%以上的高檔鞋或名鞋都出自東莞,光運動鞋就占據了世界運動鞋產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在轉向搶占內銷市場時,這些鞋企卻遭遇諸多困難。東莞鞋企長期從事出口外銷,對內銷品牌化運作缺少經驗,內銷渠道了解不多,而且外銷型品牌在國內缺乏知名度,也不為國內主流的銷售渠道所了解。在眾多外銷轉內銷的企業中,品牌運作能力薄弱、渠道建設乏力是制約企業轉型的重要障礙。
目前,國內市場基本已被百麗、李寧等內銷品牌鞋企瓜分,中國出口型鞋企轉內銷,不僅要面對這些“強敵”,還要遭遇國外品牌發起的猛烈攻勢。葡萄牙鞋品牌TATUAGGI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因受金融危機影響,這兩年歐洲市場不大景氣,因此該企業開始試水中國市場,原材料全部從意大利進口而在葡萄牙制造的皮鞋,批發價在30~60美元,價格不算貴,加上人民幣升值降低采購成本,在中國市場拓展相對順利。
東莞銀升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祁耀昌反映,做外銷的時候是一個個集裝箱地出去,現在都是某個店一天賣出了幾雙、幾十雙,進展非常困難,而百貨商場也很現實,根本不給品牌培育期,一年業績上不去立刻踢出門。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楚修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東莞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外銷鞋廠在生產制造、自主設計研發等方面有競爭優勢,但在品牌以及渠道方面比較薄弱。內外銷市場對接需要一個過程,國內外款式、營銷方式以及價位都是有區別的,這些外向型鞋企需要找準品牌定位以及對生產模式等相應做出調整,而該協會也在倡導百貨公司創新,考慮招一些外銷型企業進場避開百貨行業的同質化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