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商國美體育業績不佳 高管離職風波不斷
相比之前高調宣布以O2O模式進軍體育市場,如今的國美體育可謂風雨加霜。在業績中,大約萬元的營業額,“連房租都不夠”。而如今,更是面臨著人才血液的大量流失。
“我已經不在國美體育了,也不在國美集團了。”近日,原國美體育總經理李巖告訴記者。
離職的不止李巖。記者獨家獲悉,國美體育的原高管、中層“紛紛離職”,經歷一場“大換血”,“大家離職時都說是個人原因,不過若真的是個人原因,能導致大規模的離職嗎?”一位熟悉國美體育的人士告訴記者。
與眾高管離職相對應的,是國美體育尷尬的業績。1月18日國美體育發布會上,董事長黃秀虹高調表示,2011年將在北京新開27家門店,全國銷售目標10億元。然而,截至現在,國美體育沒有開出一家新店,原兩家老店日均營業額大約萬元,“連房租都不夠”。
擴張遇阻國美體育眾高管離職
“我一個月前已經離職了,現在在外地,不在北京。”日前,記者再次撥打原國美體育總經理李巖手機時,他如此告知。
李巖還告訴記者,離職屬“個人原因”,今后去向不方便透露,但不會留在國美集團。
記者找到原國美體育品牌總監張黎表示想采訪時,張黎告訴記者,“我已經離開國美體育了,不知道你現在采訪該找誰。”
一位曾在國美體育工作過的人士告訴記者,“高層、中層,甚至普通職員,原來的人全部走光了。好像現在新上任的總經理姓龐,我聽說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現在,距離國美體育1月18日的發布會還不到半年時間。那次發布會結束時,國美管理層悉數亮相,身著得體的職業裝,與董事長黃秀虹一起暢想國美體育未來。然而,現在這些曾在臺的管理層,均已離職收場。
記者聯系到的幾名離職管理層,均表示自己離職是“個人原因”,其他不愿意多談。一名熟悉國美體育的人士告訴記者,“大家離職時都說是個人原因,不過若真的是個人原因,能導致大規模的離職嗎?{page_break}
據了解,國美體育的管理團隊幾乎全部來自于國美電器。原國美體育總經理李巖此前歷任國美電器IT事業部部長、蘇州國美總經理;副總經理白光利曾任國美在線有限公司物流總監等職;運營總監孟磊曾任上海國美家電業務總監;采購副總監左小強曾任國美電器數碼業務負責人。
而國美集團董事長、國美體育董事長黃秀虹在2010年2月之前,擔任國美電器上海大區的總經理。上述國美體育的管理層,均是黃秀虹熟悉的“老部下”。在黃光裕被捕家族出現危機之后,黃秀虹才從上海北上,擔任鵬潤投資董事長,掌管整個家族的事業。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或許和國美體育目前面臨的經營困境直接相關。
在今年1月18日的發布會上,國美體育董事長黃秀虹曾高調宣布,國美體育計劃2011年底前在北京新開27家店鋪,預計投資金額數億元,全年銷售目標10億元,5年內門店數量便將超過百家,實現營業額過100億元。彼時,國美體育在全國只有北京兩家店鋪萬泉河店、財滿街店投入運營,分別于2010年5月和10月開業。
截至現在,國美體育仍在“按兵不動”。網易財經發現,在國美體育網上商城的實體門店列表中,仍然只有北京萬泉河店和財滿街店兩家。一名公司內部人士也透露,國美體育暫無新店開業。
一位已離職的國美體育普通員工有些幽默的告訴記者:“黃總是個女強人,女強人的思路變化太快了,我們總是跟不上。”
持續虧損“國美電器”模式難復制
記者在國美體育萬泉河店網易財經看到,雖然正值端午假期,但顧客寥寥無幾。4600平米的大賣場中,工作人員占了大多數,由于過于清閑,導購大多聚在一起聊天。
一位導購告訴記者,萬泉河店正式營業已經一年,平時客流基本上沒太大變化,如果不是假期客流會更少,她所負責的“小球組”本月的銷售任務是25.5萬元,要完成任務毫無可能。
一位業內人士估計,國美體育一家門店一天的房租就需要2萬元左右。如果此估算成立,那么國美體育的銷售額還不夠房租,銷售收入減去進貨價所剩的毛利潤,應該更少。所以,自開業到現在,國美體育的門店一直承受著虧損的尷尬。{page_break}
2010年5月,國美體育萬泉河店開業之初,原總經理李巖曾向媒體表示,“如果單店經營模式探索成功,就將快速擴展,大規模復制。”
截至現在,國美體育只有萬泉河和財滿街兩家店面,并沒有大規模的復制,應該與“單店經營模式探索不成功有關。”
今年1月18日的國美體育發布會上,鵬潤投資董事長、黃光裕的胞妹黃秀虹以“國美控股集團董事長”的身份亮相,以突出國美體育與“國美”品牌的緊密度,并表示“我們擁有對國美電器的二十余年家電零售管理、運營經驗,進入體育零售業后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復制國美電器的成功,讓大家對國美體育就像對國美電器一樣熟悉。”
其時,黃光裕家族剛剛經歷了“陳黃之爭”,“國美電器”控制權懸而未決。在黃秀虹眼中,國美體育是“國美集團致力于中國商業零售領域投資,繼國美電器之后的又一力作。”種種跡象表明,黃光裕家族力圖利用手中的“國美”品牌和在家電零售行業的經驗,在體育用品零售行業里打造出第二個“國美”。
資料顯示,在國美體育的股權結構中,擔任國美控股投資集團董事長的黃秀虹持股80%,北京國美電器有限公司持股20%。國美體育與上市公司“國美電器”各自獨立。
從國美體育目前兩家店面的經營狀況來看,國美體育單店營業額尚不足目標的二十分之一,嚴重的經營虧損更是迫使擴張計劃被迫停滯。
品牌專家婁峻峰認為,國美體育從公司成立到第一家店開業不足半年,倉促上馬就是想把“國美電器”的模式快速復制到體育用品行業,但這種復制并不簡單。而由于國美品牌本身的電器行業屬性已經固定,“國美”品牌向體育用品行業的盲目延伸,不僅無異于國美體育的發展,也會對“國美”品牌本身造成稀釋。{page_break}
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也認為,體育用品與家電行業完全不同,家電產品的重要特點是需求彈性大,而體育用品的需求彈性顯然很小,“國美”的低價模式在體育用品行業并不完全適用。
吳咸建告訴網易財經,‘國美體育’現在最缺的是人才,現有的管理層可能根本不懂體育行業。近期管理層集體“離職”,或許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
競爭格局成熟國美體育難覓生存土壤
中國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銷售額達1110億,2010年-2013年,體育行業年復合增長率仍將保持在20%以上。
黃秀虹曾表示,“中國體育產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是一座裸露的金礦”。國美體育正意圖要做這座巨大金礦中的淘金者。
不過,目前的體育用品市場,似乎并不沒有國美體育適合生存的土壤。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楊振燕認為,正是由于我國處于體育用品高速增長期,所以仍然完全是品牌主導的狀態,經銷商還遠未成為產業鏈中主導環節。現在消費者的認知仍然是品牌,而不是經銷商品牌。只有等發展到高平臺期,增速放緩、競爭加劇的時候可能會有分化出強大的經銷商的可能。
“國美在家電行業的成功,也是在家電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出現的。現在的體育用品市場遠未達到這樣的水平。等運動品牌高速成長結束后,5~10年后發展到競爭白熱化階段,這樣的零售巨頭業態才可能出現。
國美體育與國美電器經營環境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國美電器創始之初電子用品單品牌店比較少,但現在國內體育用品品牌都有自己的專賣店。國美體育更多的是靠銷售國際品牌,而它將面臨寶勝、百麗等經銷商的強烈競爭。體育營銷專家馬崗認為,目前的體育用品零售行業渠道已經非常成熟,國美體育想要進入并不容易。
資料顯示,目前行業內已經基本固定有三種渠道形態,商場、賣場、專賣店大約分別占據20%、30%、50%的市場份額。
與國美體育所采用的賣場模式類似,寶勝的勝道運動城,百麗的滔博運動城在國內主要城市頗有影響,已經吸納了大批忠實的消費者,百麗國際的市值更是國美電器市值的三倍之多,國美在體育用品零售業的對手并不遜于其在家電零售業的對手。
另外,這些經銷商手里大都捏著幾大體育用品品牌的區域分銷權,開設運動城有穩定的產品支撐。而國美體育在和供應商的合作中,還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遠不如其在家電行業的影響。因此,國美體育不惜以現金購貨的方式吸引供應商合作,依靠經銷和代銷模式,利用價差來盈利,而有業內人士分析,此種模式的利潤率不超過10%。
記者就國美體育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發展計劃,向“國美控股”董事長黃秀虹發出采訪提綱,截止發稿前未收到回復。而國美體育新上任的市場推廣部負責人梁超則告訴記者,“我們最近一段時間正在進行內部的建設,其他事情暫無消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