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鞋企老拿成本說事 利潤無法抵抗才是主因
8月2日訊 隨著漲價火苗燃及鞋服李寧,漲價皆有可能”,“安踏,漲價永不止步”,“三六一度,多一塊錢”……這些調侃的段子也折射出消費者對頻繁漲價的抵觸情緒。然而,國內二、三線鞋服品牌卻偏偏鐘愛漲價這種方式。
漲價已成跟風態勢誰將為其買單?
據了解,自第一季度上調售價之后,李寧運動品牌又開始醞釀新一輪漲價。李寧的漲價令其今年第二季度服裝和鞋類產品訂貨數量分別下降超過7%和8%。正是因為訂單量紛紛下降,素有國內運動品牌老大的李寧也被眾多后起之秀所撼動,其中身處二、三線市場多年的安踏和三六一度也在此次漲價行列之中,在與李寧為舞的同時,也為本次漲價潮“造勢”。然而,通過幾輪價格的上調,國內運動品牌的價格優勢卻已逐步被削弱,部分款式的國內運動鞋價格與國際品牌阿迪達斯、耐克的價格相差無幾,這將使其銷量受到一定的沖擊。
面對二、三線國內運動品牌掀起的這一輪漲價風,消費者紛紛表示“傷不起”,目前國產運動鞋品的價格主要集中在300-500元之間,而在新一輪調價后,價格將開始逼近耐克、阿迪600元的價格下限。價格上調后,你選擇阿迪、耐克,還是選擇李寧、安踏?顯然已經不是難題。有人曾做過這樣的一個調查,在各大運動品牌門店外采訪了20位市民,調查發現,其中8成的市民表示調價后更愿意選擇購買阿迪或耐克。
對消費者而言,為價格更高的耐克阿迪買單顯然是一種無奈,然而,面對國產鞋服品牌與國際一線品牌之間的距離,這種無奈就會理所當然的被無視。就此有關專家指出,在與國際品牌的競爭中,國產品牌要認清自身定位的目標人群,不能輕易跟風漲價,要“保質又保價”。本土品牌應對價格調整慎之又慎,不能“一線漲我也漲”。確實需要調價的時候,對調價時間、調價范圍、調價區域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價格梯度,減少消費者的流失。
漲價鞋企為何老拿“成本”說事?
我們都知道,成本是國內鞋服品牌漲價的助推手,但是,經過國家的幾輪調控,成本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控制,對鞋服行業的影響也變的越來越小。經過調查發現,曾經是運動品牌上一輪調價的主要推手——“瘋狂的棉花”價格事實上已經從高位回落。另外,此前“用工荒”導致鞋服企業用工成本大幅提高,而進入二季度之后這一情況也已經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事實上,運動品牌的品牌附加值在其價格中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其利潤空間足以消化由于各項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說。
然而,不少鞋服品牌卻堅持“成本推動說”,稱受到原材料、人力、商業地產推動的門店租金上漲等成本因素導致企業利潤率低迷,不得不通過提價緩解企業壓力,這又是為了那般呢?
筆者總結:
利潤是無法抵抗的誘惑
其實,“利潤”才是國內鞋服品牌為何能夠頂著壓力向高價挺進的主要原因,如同,國內房地產行業一樣,高額的利潤成就眾多房產公司扎堆樓市。但是,面對發展,這樣的跟風卻是非常魯莽的舉動,因為,“放長線釣大魚”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只有注重火力占領專業市場才能成功擠進行業不敗的領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