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企業轉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轉眼,“十二五”已經進入了第三個年頭,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很關鍵的一年。從國際上來看,次貸危機和美債危機的影響正在向著復雜化、漫長化的方向發展。從國內來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已略顯疲憊,外貿受阻,投資過熱,消費不振,整個經濟面臨著震蕩和調整。
從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轉方式調結構,讓企業創新轉型的急迫性顯得那么的明顯,各個專家學者們對于創新的呼吁聲也越來越高,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都在向著這方面來傾斜。
窮則思變,國家也是如此,企業更是如此。
從我們企業20多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創新轉型,就沒有現在企業的穩健增長和充滿活力的創業氛圍。
當然,企業的創新轉型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而是根據自己的具體發展階段,具體發展情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來完成的。它需要積累,需要契機,需要條件。
在關注南方企業改革時,曾經看過一個案例,叫做用電荒“倒逼”企業轉型。說的是寧波的幾個制造企業經常遭受用電荒的困惑,如果按照正常的生產時間、生產方式是萬萬不能完成訂單的。怎么辦?在這種困境下,他們積極地開動腦筋,想出了一系列的辦法,先是把生產的時間進行調整,然后把生產工藝進行創新,接著又把管理模式進行改變,一次又一次的變革終于讓企業渡過了難關。憑借著一系列的創新轉型,企業的訂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搶了不少對手的訂單,終于開始做大做強。
創新轉型的基因是激情。
有個廣告詞說的真好:激情成就夢想。
這就是好比是一企業,如果沒有激情,如果沒有改革思變的想法,那就只能渾渾噩噩的靠吃等死,再好的企業也會死掉。一些大企業病就是這么產生的。不過看看現在國內外著名的企業、企業家們,無論是海爾、聯想,還是微軟、IBM,它們都是刺激內部創新,激勵企業基業長青的典范。
從國家層面到企業層面,都在呼吁著創新,呼吁著轉型。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大勢所趨,它不是政府強制推行的任務,而是一種真真正正的企業規律。不過,我要說的是,穿什么樣的衣服,買什么樣的鞋,只要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對企業而言,要不要轉型創新,如何轉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適合企業。
有的企業做的是技術層面的創新轉型,有的企業做的是文化層面轉型,有的則做的是管理層面的轉型,等等不一而足。
2012年,我們自己提出了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統領,實現“五個轉型”——文化建設轉型:由“傳統文化、現代文化、西方文化協同發展”向“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統領”轉型;領導方法轉型:由“讓員工干”向“帶領員工干”轉型;管理方法轉型:由“管理要求”向“解決需求”轉型;執行方法轉型:由“目標導向”向“結果導向”轉型;經營機制轉型:由“目標考核制”向“利潤中心制”轉型。
這種提法,不是在做秀,而是一種水到渠成趁勢而為之的。從2011年開始,我們把傳統文化的學習當成是整個公司文化發展的主要支撐點。這一年當中,我們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從公司管理層到整個員工自身,經歷了一場大的洗禮。對于員工來說,他們的生活觀、價值觀更有目標了,責任心更強了,家庭更和睦了;內部的安定,整個公司的發展就更加蒸蒸日上了。
當然,我們提倡的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中心的變革可能放在別的企業會不合適,它們或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也許,你是一個小微企業,剛剛草創,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來做員工的思想工作,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推行企業文化,它需要發展模式,和企業訂單。
我要說的是,企業轉型,不要削足適履,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