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洞鞋Crocs尋“跟”試水多元化 活力復蘇
渾身是洞的“丑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端莊的高跟鞋,品牌基因會由此生變嗎?
2012年初,美國休閑鞋品牌卡駱弛(Crocs)在中國推出高跟鞋品牌“You By Crocs”,其品類多元化的嘗試,顛覆了人們對這款鞋子固有的印象。
這家在2002年創立的公司憑借“洞洞鞋”的標志性設計,一直在挑戰時尚界對美的定義。但在短短的7年間,其售出1億雙“丑鞋”,Crocs(CROX. NASDAQ)在2006年上市集資逾2億美元,證明了另辟蹊徑的創新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將這家明星企業卷進谷底,裁員、虧損、股價大跌,還一度傳出破產的消息。“既然是沉下去了就應該想辦法浮上來,而且還要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游。”當年臨危受命的李暾在2008年7月出任卡駱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執行總裁,專職負責Crocs中國的內部營運。
當時,Crocs在中國基本只出售“丑鞋”,單一款式不但使產品出現滯銷,庫存大量積壓,還萌生了其他各式各樣的問題。“一定要在產品的多元化上有所突破。”在李暾及其團隊的努力下,Crocs在中國先后推出Ocean Minded、You By Crocs、Crocs Golf、Crocs Work Shoes等系列品牌,而產品的類別從最初的“丑鞋”,擴展至帆布鞋、休閑皮鞋、高爾夫鞋乃至于現在的高跟鞋。目前,Crocs已從一家單一制鞋公司成長為每季度推出三百余種鞋履款式的品牌。
如今,Crocs已經步入“十億俱樂部”——其在2011年的銷售業績第一次達到10億美元。與同類產品Nike用了22年才達到這個銷售數字相比,Crocs的發展無疑是迅猛的。然而,用什么去支持如此龐大的新品設計,公司又該如何管理庫存和安排生產,無一不考驗著這個年輕公司的耐力和耐心。
拯救丑鞋
高跟鞋品類的進入,其實要追溯到2007年——剛實現上市目標的“丑鞋”風靡全球,而坐擁2億美元融資額的Crocs也開始啟動其多元化的發展:先后收購了專為Crocs鞋透氣洞生產裝飾品的Jibbitz、提倡環保的制鞋商(后改名為Ocean Minded)以及Samantha Bryan的設計公司——這是高跟鞋品牌“You By Crocs”的前身。
大筆的收購并未帶來相應的回報。很快地,大刀闊斧的并購令Crocs賬面盈利出現了大幅回落。據Crocs財報披露,2008年Crocs全年毛利潤為2.34億美元,毛利率32.4%。而在2007年,Crocs的毛利率是58.7%。更甚的是,接踵而至的金融海嘯不僅令歐美經濟步入寒冬,Crocs也因此出現了首次虧損。
2008年,Crocs錄得1.851億美元凈虧損,每股攤薄虧損為2.24美元,宣布裁員2000人,公司股價一度大跌76%。此外,Crocs在2007年涉足的運動服飾業務,也迅速地被宣告失敗,高跟鞋項目也因此暫緩。
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沖擊,Crocs在2009年調整了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在加強公司存貨銷售的同時,還加快了公司產品設計的頻率。
{page_break}
“當環境不好的時候,大家一般想到的是省錢,但浮上來以后要想到往哪個方向游,這個更為重要。”在加入Crocs中國之前,李暾曾在包括惠普、偉創力和繽特力等多間跨國企業擔任要職,但他從沒遇過有比當時Crocs更棘手的問題:產品滯銷、庫存大增,更重要的是總公司能夠分撥下來的投入并不多,這給李暾帶來不少麻煩。
2008年底,美國總部決定收回品牌授權,并成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卡駱馳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并調整了經銷商政策。“以前人們只知道洞洞鞋,而不知道Crocs,所以當時我們就決定把僅有的投入放在店鋪的開發和品牌的形象上。”任職的前半年,李暾幾乎每天都與Crocs中國的營銷團隊混在一塊,重新梳理品牌的銷售渠道,調整銷售網絡,統一一線城市的店鋪定位,并著手擴張二三線城市的市場規模。
Crocs尋“跟”:十億美金的困境
2009年,Crocs總收入同比下滑10.5%,至6.458億美元,但亞洲市場總收入卻比2008年上漲15.9%,至2.375億美元。
“過去一年,我們對公司運作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變,從而使我們的業務穩定下來,改善了公司的業務前景。”當時,Crocs主席兼行政總裁John Duerden表示,短期內Crocs將依然集中開發高端產品,“同時,我們也加強了我們的核心業務,把基礎打好,為更豐盛的前景作好準備。”顯而易見,多元化并不是當時Crocs發展的重心,Crocs高跟鞋也因此止步中國。
再造多元化
Crocs的走紅全靠一雙“丑鞋”,但也因為這雙“丑鞋”讓Crocs被迫過早地走上多元化之路。
據了解,“丑鞋”的成功在于一種名為Croslite的特殊樹脂材料,這種材料是陶氏化學的研究成果。但諷刺的是,陶氏并沒有因此得到很大的收益,因為在研制出Croslite材料后陶氏并沒有重視其價值,而是將專利出售給了一家名為FinprojectNA的加拿大制鞋公司。后來,該公司被Crocs以500萬美元收購,進而創造出一個商業神話。
就在Crocs迅速走紅之際,問題也開始出現。一方面,由于Croslite材料非常耐磨,一雙“丑鞋”的壽命可以長達十年,大大打擊購買者的更新意欲;另一方面,市場上也開始出現大量“山寨鞋”,它們不僅使Crocs丟失了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使整個消費市場出現迅速的飽和。
李暾表示,仿冒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中國市場,公司除了依法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以外,關鍵在于不斷的創新,“不僅要不斷推出新款、新類,還要在不同的領域多元發展。”
于是,高跟鞋系列便是作為多元化發展的代表,先在美國市場啟動,繼而進入中國。Crocs中國區運營總監凌潔表示,“剛開始的時候,Crocs比較著重‘舒適’,沒有大規模地去推這個項目。但公司從2007年到2012年有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的鞋越來越多,款式也越來越多,因為我們覺得靠一雙鞋也不行,而且那雙鞋只是適合夏天,在春天、秋天和冬天都會有缺陷,所以我們慢慢開始著手一些比較休閑的款項,包括帆布鞋和一些舒適和皮鞋,我們都開始做了。”
慢慢地,多元化的擴張開始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對此,凌潔表示,“但是如果從大頭鞋一下子就跳到高跟鞋的系列,那么高跟鞋的客戶一般不會跑到我們的店里去買鞋,所以這是一個慢慢一步步來的過程。”
{page_break}
據了解,高跟鞋在國內的定價在1000元左右,但其傳統的鞋子,在財報上顯示不過是20美元左右。此外,服裝和配件,也是Crocs正在發展的類別。其2011年財報顯示,配件和服裝的銷售額占到總營業額的3.7%,據介紹,服裝方面主要是一些成人和兒童的休閑運動服,所用的材料都很輕且可以防水,折疊起來變成一個小包包方便攜帶,售價在500元以上。而配件則是可插在鞋子洞上的裝飾品,例如小花、小草或小怪物,都是根據兒童喜好推出的。李暾表示,這些都是新嘗試,需要逐步推開,到了秋季,國內就會有更多的服裝推出。
活力復蘇
目前,Crocs休閑布鞋的銷售額已經超越傳統的橡膠鞋,成為Crocs最大銷售類別。另外,Crocs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跟一些制造商簽約生產襪子、服裝、太陽鏡和配飾。4月,Crocs將通過批發和零售渠道,在全球46個國家推出兒童服裝;5月,由King Eye代工的太陽鏡和配飾也將在美國和加拿大上市。
“(打造)舒適的、輕便的、非常有樂趣的產品,這是我們品牌的DNA,這一點在未來的多少年不會有改變。品牌也會在這個DNA的基礎上不斷擴張。這是我們一直要走的一條路。”李暾對此深感認同。
2011年,Crocs收入從2010年的7.897億美元,增長27%至10億美元;2011年全年純利從上年的6770萬美元,增長至1.128億美元;毛利為5.364億美元,占銷售額的53.6%。而在中國,旺季的時候,50平方米的Crocs零售商店可以賣出200多雙鞋履在李暾看來,Crocs之所以能夠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在于其對設計成本和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
據了解,在Crocs公司內部,新品從有初步的想法到最后上市一般需要將近18個月的時間。Crocs把設計團隊放在歐洲,每個季度那邊都會提出一個設計靈感,經過初期的討論后,Crocs就會做出不同樣品或者是鞋模,以供產品部的團隊進行討論和探討,之后就會有一些比較具體的產品成品呈現。
“產品的架構基本定下來后,我們會提前半年開訂貨會,經銷商給出意見后我們再進行修改、做一些訂單和銷售預測等,然后就可以把一些期貨訂單先給到工廠,工廠就可以根據這些期貨訂單進行原料的采購、模具開模的安排、生產的安排等。”凌潔如此表示。
此外,Crocs還會針對部分主推產品實行補貨策略,“通過對主推產品的預測,要求工廠能夠有一些靈活度給到我們。一旦發現產品賣得比預想中好,工廠在1個月內就可以給到供貨了。”凌潔說。
凌潔表示,目前Crocs在全國大約有五六家代工的鞋類工廠。“對于代工工廠來說,它接到這個單后可以按照一個標準化的模式去生產,對于我們來說,代工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靈活性。”李暾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