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鞋服品牌集體陷入困局 經營模式急需改變
行業增長“剎車”安踏(專賣店)坐穩頭把交椅
近日,五大國產運動品牌——安踏、李寧、匹克、特步、361度相繼公布2012年度業績報告。年報顯示,全行業集體凈利潤負增長。其中,昔日“排頭兵”李寧公司全年巨虧近20億元,這也是其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匹克和361度則雙雙出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降”,且凈利降幅均超過三成。自2008年上市后持續高增長的特步同樣風光不再,去年其營收雖然比上年逆勢微增1千萬元,但凈利同比下滑16.2%。
行業低迷之際,各品牌的排名也悄然發生變化。雖然安踏也出現了上市5年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首次“雙降”,但其憑借76.22億元的營業額和13.58億元的凈利,全面超越“老大哥”李寧,坐穩本土運動品牌頭把交椅。
業績下滑的同時,各大運動品牌的市場戰線也在收縮,紛紛大肆關店。其中李寧公司關店數量最多,由2011年的8255家減少到2012年的6434家,關閉1821家。匹克次之,其零售網點減少1323家。安踏的門店總數也減少了590家。關店潮來襲,一方面是經營費用上漲、投資回報不理想所致,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大量的積壓庫存。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和匹克這5家國內知名運動品牌庫存總量達到30.28億元。
運動服飾品牌觀察專家馬崗認為,國內運動鞋服行業業績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漲,而居民整體消費意愿疲軟;二是運動品牌零售渠道趨于飽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三是大眾消費趨勢由運動潮流向選擇面更廣的休閑時尚方向轉變。
閉眼都掙錢的時代已一去不返
“閉眼都掙錢的時代已一去不返。”安踏公司副總裁張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慨嘆。
其言也真。北京申奧成功后,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呈現井噴之勢,本土運動品牌迎來“黃金十年”。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間,國內體育用品商店數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銷售額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勢頭之猛讓人側目。在此背景下,對前景過分樂觀使得各企業紛紛加大投入、擴大產能,憑借上市所帶來的大量資金迅猛擴張門店。然而,長期粗放式擴張的背后,卻是供給過剩、存貨高企和管理水平滯后等問題。隨著市場逐漸飽和以及上游成本的上漲,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終于在2012年陷入低谷期。
對于行業整體業績下滑,張濤的態度十分坦然。“任何一個行業都不可能永遠保持斜率為正地發展,一定是在震蕩中前行、螺旋式上升,”他表示,眼下運動服飾品牌所處困境,恰是行業邁向成熟的一個先兆。“從大家蜂擁而至、瘋狂掙錢到大部分企業掙錢,再到大部分企業不掙錢,然后選擇性退出,是國內許多行業必然的發展路徑,家電、手機以及汽車制造業當年都是如此走過來的。”
不過,張濤坦言,2013年的形勢依然嚴峻,何時能迎來行業復蘇不好說。在此過程中,一些不適應形勢的品牌將被淘汰,而足夠優秀的企業活下來,將重新占領市場。在李寧公司2012年業績發布會上,李寧本人也表示,盡管公司已度過最困難時期,但預計今后2年-3年仍為行業調整期。
強化零售轉型看好未來
為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過去兩年里幾乎走遍了中國所有的地級市。他發現,伴隨城鎮化進程加速、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大眾對于休閑和娛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因此,對于未來,他十分樂觀:“經過本次調整后,行業將迎來黃金新十年。”
但在訂單持續下滑、清理庫存難的背景下,本土運動品牌如何尋找突破口迫在眉睫。
李寧在年報發布會上指出,2013年的主要工作是清理庫存,調整業務模式強化零售。安踏方面也認為現有的“品牌+批發”模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未來將向以零售為主導的經營模式轉型,從追求訂單增長到看重單店營收。丁世忠說,過去的發展模式就是先打廣告,把品牌做出來,再把商品賣給批發商就完了,至于批發商的貨物是否賣得出去,就不考慮了。在零售模式下,就要考慮到分銷商下轄店鋪的情況,店鋪的需求比批發商更重要。
積極去“庫存化”的同時,體育用品廠商也紛紛加快業務多元化的步伐。
在年報中,安踏方面預計到今年底,兒童體育用品系列店的總數將從去年的833家增至1000家。丁世忠表示,受中國城市化及富裕程度上升推動,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兒童體育用品的質量,“他們購買兒童用品品牌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兒童體育用品較成人體育用品市場更加分散,預期大眾對知名品牌的開支增長,將為我們開拓業務帶來契機。”
無獨有偶,361度和特步也計劃加大童裝領域的投資,希望憑此為公司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此外,戶外用品市場是另一個突圍方向,李寧、361度、安踏等品牌已紛紛推出各自的戶外產品。
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需要警惕新一輪的生產過剩。無論童裝還是戶外用品,都可能會步運動鞋服業的后塵,出現產品同質化、渠道飽和、高庫存和惡性競爭等相似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