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女性穿錯鞋子的3宗罪
鞋子是否適合腳部,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很多人對此卻并不怎么重視。很多美眉買鞋子時,通常只關注材質、大小以及樣式,而不注重一些選鞋技巧,導致足部健康問題頻頻出現。穿鞋不當危害多多,不僅會影響足部健康,導致拇外翻、甲溝炎等病癥,長久還會讓你的腳變丑甚至畸形!小編提醒你,想擁有一對美足,就要先挑對鞋子,下面來看看如何根據你的腳型挑出自己的“最適美鞋”。
警惕!女性穿錯鞋子的3宗罪
第一宗:令足部負重不合理
鞋跟過高,比如超過7厘米,前足負重就會增多,可達體重80%以上,從而引起前足疼痛;合理的鞋跟高度是2-4厘米,這時前后足負重各約50%,足部感覺會比較舒適。
再來看鞋底面,自鞋跟中點垂直向前畫直線,應將鞋底面積平分,這樣足的內外兩側受力才均勻。否則,一側會因受力過重而發生疼痛和其他問題。
第二宗:鞋子的能量緩沖作用弱
鞋底過硬或過薄時,地面的沖擊力直接作用于足部,使足部易于疲勞、勞損。
第三宗:鞋子對足部的擠壓與摩擦
如果鞋的長度或寬度不足,對足趾等造成擠壓、摩擦,便會制造慘痛不堪的局面,日久會使受力部位發生病變。
其實,挑鞋子,最重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腳型”,你是哪種腳型呢?
五種腳型,如何挑選鞋子?
美國有足科專家指出,腳也分不同“型”,弄清自己的腳型,才能選到合適的鞋子。
1、前軟后硬型。
這是最常見的腳型,后跟支撐力大,前腳掌減震效果好。這種腳型易腳跟疼,大腳趾和二腳趾下易長老繭。
建議:應該選擇腳跟窄、前腳掌處寬的鞋子。
2、前軟后軟型。
這種腳型緩沖作用好,但對身體的支撐力相對較弱。如果體重過高,容易導致扁平足;如果鞋跟內側磨損嚴重,足弓內側就容易起老繭,造成足弓不可逆性坍塌;腳部過累會導致腳踝力量削弱、膝蓋磨損加大、胯部無力及背部凹陷。
建議:這類人選擇鞋內有足弓支撐墊的鞋子,必要時應接受矯正治療。
3、后硬前硬型。
這種腳型的特點是足弓較高,即使腳部受力也幾乎不會變形。腳部骨骼和韌帶自然拉緊,支撐力較好,但是減震效果差。因此,膝蓋、髖骨和下腰所受壓力增大,容易導致關節炎、肌腱炎和腳踝扭傷,腳趾容易生老繭。
建議:這種腳型的人最好選擇鞋幫高些、前腳掌較寬的鞋子,鞋墊及鞋底最好選柔軟有彈性、減震好的。平時應多做些拉伸運動,有助于緩解腳部緊張的肌肉。
4、后穩前穩型。
這種腳型最穩定,也最接近“正常腳”,通常后跟磨損比腳趾磨損略大。但這種腳型的人也并非一點問題沒有。鞋子過緊或者腳趾部位太低容易長雞眼。
建議:應盡量避免穿尖頭鞋以及高跟鞋。
5、后平前平型。
這種類型足部很難承受長時間負荷。否則腳部壓力會上傳至腳踝、膝蓋、大腿、胯部和腰部。腳底容易長老繭、雞眼,腳容易抽筋。
建議:這類人買鞋子時,最好選擇底厚、墊軟、相對寬松的。運動時,最好選擇游泳或騎自行車,盡量避免在堅硬的路面上跑步。
每個人都應該準備這四雙鞋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每個季節至少應該準備四雙鞋:兩雙皮鞋、一雙布鞋、一雙運動鞋。
上班等正式場合經常要穿皮鞋,其穿著時間也最久,最好準備兩雙以便更換;布鞋不僅輕便、柔軟,透氣性和吸濕性也很好,特別適合休閑、旅游、室內、開車等場合穿著;運動鞋是戶外運動時必不可少的“裝備”,為運動選雙專用鞋是非常必要的。
三個小貼士讓新鞋子穿得更舒服
新鞋最容易磨腳的兩個地方,一是腳后跟,一是大腳趾外側。更有事實證明:如果長期穿磨腳的鞋子,容易導致雞眼、甲溝炎、拇指外翻等疾病。比如鞋子上腳后,腳會自動向前用力,后部又容易勾不住。而且新高跟鞋前部也比較硬,會頂的腳又紅又腫,有時候都想哭了。大家常穿的短絲襪,有的已經破了,那么不要扔哦,拿一雙,分別塞在高跟鞋的頭里,不信再穿穿試試,又合腳又柔軟,不頂腳了。
如果不慎買到了磨腳的鞋子怎么辦?
一、涂抹法:
在新皮鞋磨腳處涂抹面霜,或將一塊濕紙巾晾干,再充分浸透白酒,用一個夾子固定在磨腳處,放置一晚上,能起到軟化皮子的作用。
二、搟壓法:
如果鞋子邊緣部位磨腳,可用濕毛巾捂幾分鐘,使其潮濕變軟,然后拿玻璃瓶子等圓柱形物體用力搟壓幾遍。
三、楔掌法:
如果新鞋因太小而夾腳,不妨用濕毛巾捂濕,再用鞋楔撐大,穿起來就順腳了。
上述幾種方法的原理都是軟化皮革,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皮鞋的壽命,最好的方法還是學會買鞋子:盡量買羊皮等軟皮鞋;鞋子大小要合適;最好選在下午3點左右買鞋,那是一天中腳最脹的時候,如果上午買鞋,盡量選寬松點的。懷孕期間腳踝會有一些水腫,最好放棄細高跟鞋,選擇有一定彈性和厚度的平底鞋或矮坡跟鞋,號碼要比平時稍微大一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