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跑鞋真是我們的剛需?
這次小米與李寧的退出智能跑鞋的嘗試,從合作以及產品出發點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也從側面可以看出,在國內,不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零售業,在創新方面上都一直存在著迷失。
在日新月異的數碼和運動裝備產業中,兩家決定發布的新品,竟然和九年前耐克的設計概念相同,不知道對于本身就有一定山寨意味的兩家公司,這是不是習慣使然。此次推出智能跑鞋對于小米與李寧來說,也并不是一條不可復制的特殊道路,其他品牌完全可以快速復制,一旦華為,聯想等具有研發實力的廠商與安踏、特步等進行聯合,復制兩家的策略也不是事不可能,那么對于小米和李寧來說,這絕對是當頭一棒。
2014年李寧電商總收入上升48%,但電商業務占總收入比例僅僅約為5%。過去線上線下互博難題曾是李寧電商營銷缺失的難言之隱,傳統渠道在迅速衰落的過程中,如何快速進入互聯網,成功的打開在電商方面的銷量,是李寧的重中之重。而僅僅與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的舉動對長期面臨艱難的李寧公司幫助有限。更多情況下,消費者是否會青睞李寧品牌的智能跑鞋,取決于李寧在渠道和品牌上的重塑,而回歸零售行業的本質才最為關鍵。而目前,電商方面的不給力,嚴重制約了李寧公司的銷量。
而對于小米來說,四線以后城市的年輕人群體當中,李寧的確是有相當市場的,小米希望此次的合作可以通過李寧收獲這個用戶群。也許他們的目標沒有錯誤,但是方式卻顯得有點驢化唇不對馬嘴。因為他們可能忘了一點,對于這個用戶群來說,體育與健康可能不受太多的關注。
據悉,雙方此次的合作具體內容為“將李寧運動實驗室積累的中國跑者數據和測試數據轉化為一系列算法,由小米手環研發團隊實現在鞋底智能芯片中;智能芯片通過采集跑者運動數據和對跑姿和步態進行分析,為跑者提供專業的指導。產品還將與小米運動移動端APP相連,對跑者的運動過程和結果進行運動記錄、步態分析、專業指導和里程換購?!焙唵吸c說,就是小米研發出智能芯片,將其放入鞋底,搭配智能手環使用。
看起來似乎很高大上,但是,在鞋底加入芯片的設計概念早已被其他品牌使用過,現在這種概念已過時。早在2006年,Apple就和Nike推出了Nike+系列產品,包括Nike+iPod——用戶將傳感器連接至iPod Nano、iPod Touch或iPhone,跟蹤用戶的運動數據。智能跑鞋也并不是獨創,曾經NIKE就有研發過類似的技術,也包括有記錄、分析和換購等功能。但事實上產品并沒有大賣,很多用戶也表示購買后用了幾次就沒有再使用了。
相較于喜愛跑步的用戶,大多數情況下買跑鞋第一還是看重品牌和質量。價格問題反而相對并沒有那么重要。甚至低價的產品對于愛好跑鞋者沒有沒有吸引力,大家更愿意多花幾百塊錢買個高質量的。而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定價540多的李寧跑鞋雖然擁有智能功能,但并不實用,尤其這個價位同類產品中,完全可以買到耐克一類的跑鞋,因此對于普通用戶吸引力也不大。跑鞋本身如何從外觀、舒適性、耐用性、機能性等方面趕上國際品牌,達到用戶認同,對于李寧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
除了上述問題,智能跑鞋的產品實際功能也有待考驗;以目前的智能手環來說,市場上并沒有一款能說服我相信他真的比教練更能了解我該如何運動的產品,不僅如此,多數智能手環所產生的分析數據結果也并不令人信服。同理,如果小米芯片記錄的結果無法帶來真正的指導作用,最終淪為僅監測跑步時間、路線與社交作用,買智能跑鞋的意義就不大了。就算兩家公司解決了上述問題,那么可穿戴設備的電池、傳輸、功耗等技術上還存在的瓶頸,也是整個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不能很好解決的話,依舊會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