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企業:員工從抵觸到認可
在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鞋業事業中心副總經理周中茂眼里,所謂的“智能化”并不是簡單地用一些智能化機器來替代人工,而是涵蓋設計、研發、生產、物流等各個環節的一個系統工程。這中間,只有各個環節和諧配合,才能縮短流程,最終實現減少人力、縮短工時的目標。
“我們一個月要設計出300多款鞋,而每款鞋從研發到誕生要經過大大小小的幾十道工序,從當前的技術看,很難實現全面‘智能化’,智能裝備只能應用在一些相對簡單的工序上,如針車、面料切割、包裝等,很多時候還得依賴人工?!敝苤忻J為,對于制鞋企業來說,智能化升級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問題,目前市場上智能化機械設備價格普遍都比較高,對于多樣化、少批量的鞋企來說不合適,只有產量大、技術相對固定的企業才會有效果。
部分智能化機器價格高是制約智能化推進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員工固有思維的限制同樣會阻擾智能化的推進。
在特步剛剛引進智能設備的時候,不少一線員工甚至是部分管理層心中都有些抵觸。原因很簡單:對傳統設備的操作他們已經駕輕就熟;為了適應新設備,他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去適應。在適應的這一段時間內,智能化設備在產能上的優勢并不能完全體現。對于普遍采用計件方式計算薪酬的一線員工來說,這就意味著收入的直接減少。
“員工操作不習慣、剛開始見效不明顯等原因,讓管理層也懷疑是否有必要投這么多錢在這些機臺上。不少人甚至吵著要換回原本的設備。”想起當初的一幕,戴勇無奈地笑了笑。
為了讓員工心服口服,戴勇特地安排兩組員工采用兩款設備生產同樣的產品進行測試。一個月后,采用智能設備的工人不但不再有怨言,還比傳統設備組的員工多賺了1000多元的工資。
“讓員工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比花再多的精力在喊口號上有用?!贝饔抡f,“而對于企業來說,節省的是實實在在的人工成本,而且效率提升了,雙贏!”
盡管是大勢所趨,但是對于本土制鞋企業來說,智能化升級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智能化改造的過程中,他們同樣會碰到種種困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