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年老二”到國內第一 這條路安踏是如何走下來的?
十年間,安踏市值一路飆升,以超700億港元的“身價”成為僅次于耐克、阿迪、安德瑪的全球第四大、中國第一大體育用品公司;凈利潤從2007年的5.37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4.44億元,是同樣在港上市的李寧的近4倍,遠遠甩開匹克、361度、特步、貴人鳥等晉江品牌。
收購FILA,讓運動回歸時尚
2009年,安踏耗資6億港元從百麗手中接下FILA,主要負責帶有FILA中國商標的運動服裝、鞋類產品以及配件在香港、澳門和內地的零售。彼時,受金融危機影響,定位于高端細分市場的FILA在大中華區虧損嚴重。
盡管業績數字不樂觀,安踏還是義無反顧地成為FILA的接盤俠,并決定以此為支點,專注運動服飾品牌管理業務,擺脫過去“為別人做嫁衣”代理模式。
很快,安踏在大量市場調研后對FILA進行了重新定位:回歸時尚。并針對中國市場,對包括產品設計、銷售渠道、供應鏈和市場營銷在內的各個環節做了相應調整。
當市場偏好已經從功能性向休閑、時尚性轉移,安踏對FILA的定位無疑是一個符合全球運動消費趨勢的做法。
安踏2016年業績報告顯示,FILA表現突出,成功突破運動范疇實現與時尚跨界,銷售額占比獲提升,帶動服裝品類的毛利率上升3.2個百分點至51.0%,并拉動公司整體毛利率上升1.6個百分點至48.4%。安踏高層也表示,過去至少6年,FILA品牌保持高雙位數的年度增長。2010至2015年間,其增長率超過50%,2016至2020年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當前,FILA的營收占比已經達到全集團的20%。
顯然,FILA已成為安踏最重要的業績驅動力之一。
創新,永不止步
“keep moving,永不止步”是安踏的一句廣告語,也是安踏創新精神的寫照。
為了區別于同類產品,也為方便消費者辨識和判斷,安踏在產品創新上下足功夫。2000年起,安踏就在北京、上海、香港、美國等地建立設計中心,并與歐洲、日本等國家建立了聯合研發機構,運用全球資源,服務各地消費者因為城市背景、生活習慣、民俗風情不同而產生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安踏自己也創立了一流的企業技術中心:擁有400位技術人員,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技術開發儀器設備原值超過3500萬元。
通過持續不斷的投入和永不止步的創新,安踏研發出了“A-form足弓減震技術”、“ A-Core芯技術”、“A-JELLY彈力膠科技”等核心技術,使其在減震、反彈、控制等運動鞋高端技術領域走到了國內同行的前面,也提升了產業整體競爭力。
為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今年3月,安踏又推出國內體育用品首個個性化產品定制服務體系--“ANTAUNI”,正式開展定制鞋業務。首批推出的多款定制鞋,由強大的供應鏈支撐,30天之內完成從下單到貨到消費者手中。
抓住風口,多品牌精準定位
從“我選擇,我喜歡”到“永不止步”,安踏一直在根據市場風向升級旗下品牌。截至目前,安踏旗下擁有安踏、安踏兒童、FILA、FILA、ANTAKIDS、斯潘迪、迪桑特等多個品牌,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市場定位。
安踏強調高性價比和精準實用,定位大眾市場;斯潘迪是健步鞋,瞄準城市健步運動愛好者;FILA定位高端運動時尚,滿足中產階級時尚運動需求;迪桑特是頂尖專業運動品牌,針對高端功能性運動領域;安踏兒童主要是為3-14歲小朋友打造健康、舒適的產品,全面滿足小朋友日常上學、運動、出游等各種場合的穿著需求。
多品牌戰略凸顯了安踏對市場的洞察力與敏銳度,也使安踏在體育用品市場博得更多份額。
上市十年,安踏交出的不僅僅是靚麗的業績,還有日益強大的創新能力,單聚焦、多品牌、全覆蓋的營銷策略,以及現代化治理結構。下一個十年,我們期待安踏再創佳績。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