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狀告歐盟的“中國鞋王”:溫州人從來不小富即安
作為中國最大民營制鞋企業奧康集團的掌控者,王振滔在2006年一直被國內外媒體的鎂光燈追逐著。在歐洲講壇上,這位溫州商人為中國鞋企的尊嚴慷慨陳詞,成為中國企業抗訴歐盟鞋類反傾銷“第一人”。
事實上,即使在中國最容易滋生財富的地方——溫州,王振滔的故事也早已被戴上了“傳奇”的光環。近日,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時,這位“中國鞋王”聲稱自己正在規劃奧康的上市之路,“溫州人從來不會小富即安。
反傾銷大棒下的孤獨斗士
2006年,王振滔因為歐盟對中國的鞋類反傾銷案“一役成名”。
2006年10月7日,歐盟正式啟動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實施征收為期兩年的反傾銷稅。歐盟接近16.5%的高額反傾銷稅重創了中國鞋企,溫州鞋產品對歐盟出口由此減少了三分之一,中小企業遭受的打擊尤為慘重。
面對反傾銷大棒,國內多數企業選擇了沉默、退讓回避,或者采取其他挽救辦法,但是王振滔卻在半個月后就做出“反擊”。
2006年10月23日,奧康集團正式決定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的法規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由于訴訟企業還不到10家,這場跨國“馬拉松”官司當時被媒體稱為“單薄的反擊”。
不過,撲面而來的悲觀論調卻無法澆滅王振滔的斗志。
“很多企業都認為歐盟的反傾銷帶有很多政治色彩,政府和行業協會應該發揮更多的作用。其實,從頭到尾,企業都是應對反傾銷的主力。企業不應推卸或轉移責任,而應善于從每一次國際貿易摩擦中學到東西,畢竟,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場大火燒醒了中國鞋王
“事實上,溫州人身上有一種爭強好勝、永不服輸的精神。”王振滔說。
有人統計過,在中國,每120人中就有一位穿著奧康皮鞋,王振滔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鞋王”。但很多人不會想到,王振滔的商業傳奇幾乎是建立在“廢墟”之上。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商品意識從溫州無可計數的家庭小作坊中萌發蔓延,這其中既有勤奮和勇氣凝聚而成的優秀商業文化,也由于很多溫州人的“過于精明”而危機四伏。
1987年,溫州生產了不少假冒偽劣皮鞋,一夜之間“溫州鞋”成為“瘟鞋”的代名詞。當年8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將各地查抄的溫州鞋集中在杭州武林門廣場付之一炬。
但浙江省工商局的這次“正義之舉”所造成的結果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這把震驚全國的大火把“溫州制造”釘在了恥辱柱上,也讓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溫州人幾乎成為“過街老鼠”。
當時,王振滔推銷的4000多雙皮鞋在武漢市被查封,雖然并非假冒偽劣,但也以5元一雙的價格拍賣,損失達20多萬元。為此,王振滔在湖北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官司,但最終只拿到2000元的賠償費。
“不過,這場大火實際上也燒醒了我。”王振滔說。這也是一種機遇,當時很多溫州鞋老板改旗易幟。“但我的血液里可能天生有一種冒險的精神。”
王振滔告訴記者,回到老家,他東拼西湊了3萬元,開設了自己的鞋廠,并在溫州制鞋的真空期內,將自己的財富夢想不斷放大。
1999年12月15日,同樣在杭州,奧康將2000多雙假冒奧康鞋燒毀。“這場大火為整個溫州鞋正了名。”等了12年,王振滔以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為溫州鞋雪恥。
商業榜樣是三星
42歲的王振滔生于浙江省永嘉縣,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16歲的時候由于家境貧寒,為了供養弟妹們完成學業,王振滔選擇了輟學。輟學后的王振滔,先后學過木匠,推銷過電器、閥門和鞋。“但我從來沒有抱怨過誰。”
與很多溫州企業一樣,王振滔的奧康集團建立在家族企業的雛形上。公開的資料顯示,至今,在中國現有的30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占了80%以上,在世界500強中,家族企業也并不少見。
不過,在今天的奧康集團里,家族企業的最后一絲痕跡也消失殆盡。
1994年,王振滔提出把股東所有權與企業經營管理權分離,股東不再是當然的企業管理者,親屬撤出企業高層,打破“近親繁殖”,“奧康”商標作價48萬元歸王振滔所有。“那幾年是我最痛苦的幾年。”王振滔的“代價”幾乎是眾叛親離。
不過,大量的高級管理職位空缺出來,讓奧康第一次得以向外來人才敞開大門,而王振滔認為人才將成為企業創新的動力。
對于人才,王振滔也一向出手“闊綽”,去年他訂了一批寶馬送給員工,40多萬元的車一訂就是10輛。
“我的商業榜樣是三星。”王振滔告訴記者,三星是韓國成長最快的企業,它不但成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而且一舉超越SONY,成為行業領跑者。這一切是它堅持創新的結果。
溫州企業今年排隊上市
浙江溫州是中國輕工制造業的“麥加”,而在奧康之前,“資本興業”一直缺席溫州的發展模式。
“在1992年之前,溫州人都非常膽怯,怕溫州模式受到打擊,所以很多人賺了錢,都把錢挪到國外去,但我不會死死抓住辛苦掙來的一點錢不放。”王振滔告訴記者,他的錢都用在擴大再生產中,“我希望建立的是百年企業。”
王振滔認為,溫州民營經濟如果要進行產業調整、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社會形象,上市是一條重要途徑。
王振滔向記者透露,自己的上市計劃正在規劃中。“去年在深圳企業家論壇的時候有幾家投資集團總是盯著我,問我們有沒有意向上市,可以幫助我們。”
“未來,溫州上市企業會很多,遠不是一家兩家。”王振滔表示,據他了解,溫州現在排隊上市的企業已經有60多家。
炒房、炒油、炒國企……溫州資本近年來聲名鵲起,但是,溫州人對資本的理解卻總顯得投機性十足,與之不相稱的是溫州實業家對資本市場漠不關心。迄今為止,溫州籍的上市公司寥寥無幾。
對此,王振滔表示,以前溫州企業不是不想上市。“前幾年國內股市不穩,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尤其是民營企業,他們怕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企業一上市就變成公眾的了,品牌也不是自己的。民營企業從管理上講目前不是很規范,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溫州企業的“資本興業”時代正在開啟。而未來,溫州版中國概念股也可能引發全球交易所的爭奪。
“溫州最大的財富就是溫州人”
記者:反傾銷案現在進展如何?這次反傾銷“保衛戰”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王:我們的律師還在跟進,這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最大的困難還是許多歐洲國家因為對中國不了解而產生的嚴重偏見。
西班牙埃爾切市鞋業協會主席安冬尼奧曾一度認為中國鞋影響了當地鞋業的發展,應該把中國鞋趕出埃爾切市場。但后來他參觀了中國制鞋業后承認,中國鞋業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他此前的想象。
記者:你對結果有何預期?
王:歐盟國家很早就加入了WTO,另外,他們的市場能發展到今天,他們更明白堅持法律的公正、公平對未來意味著什么,所以,我相信他們會慎重對待這件事。
記者:這么重視這個反傾銷案,是不是你認為國際化是溫州企業做強的必經之路?
王:家門口就是國際。因為中國市場也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一旦選擇國際化,就要著眼長遠,要敢于放棄眼前的短期利益。這次的歐盟反傾銷訴訟,許多企業因為成本費用問題和對國際游戲規則的陌生主動放棄了。但是,從兩年以后考慮,就必須提起訴訟。
記者:你是不是認為,現在社會對溫州商人仍有一種既定的、并不公平的看法?
王:其實,溫州經濟就是“溫州人”的經濟,溫州最大的財富就是溫州人。
溫州人有四個特點特別明顯:一是做夢都想發財。沒有時間打麻將,白天走路快,晚上做發財的夢。在溫州有句話:“百萬不算富,千萬才起步。”
二是吃麥餅想牛排。麥餅是溫州的特色,明朝有一本書叫《菜根譚》說:“咬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但溫州人并不滿足于吃麥餅,于是他們走遍五洲四海,去吃他們想吃的牛排。
三是落后怕挨打。看到別人發展了,自己就想趕在前面。世界上一個新的產品出來了,只幾天,溫州人就會消化吸收。溫州人有一種觀念:創業無止境。
四是好賭不怕輸。敢于冒險,勇于創新。溫州人能打破狹隘的地域觀念。內地人有10萬塊錢,最多只敢拿出7萬做生意;而溫州人手上有10萬塊錢,卻要做100萬的生意。
溫州的企業家無一例外都經歷過“窮變富”這一過程,但不一樣的是,有些人在“窮變富”的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甚至給溫州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那個時候溫州劣質產品確實不少,從而才出現了“溫州假冒”這一流傳說法。但是溫州人身上有一種爭強好勝、永不服輸的精神。現在,溫州人通過自身的努力,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的確確是“正當的生意人”。
事實上,即使在中國最容易滋生財富的地方——溫州,王振滔的故事也早已被戴上了“傳奇”的光環。近日,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時,這位“中國鞋王”聲稱自己正在規劃奧康的上市之路,“溫州人從來不會小富即安。
反傾銷大棒下的孤獨斗士
2006年,王振滔因為歐盟對中國的鞋類反傾銷案“一役成名”。
2006年10月7日,歐盟正式啟動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產品實施征收為期兩年的反傾銷稅。歐盟接近16.5%的高額反傾銷稅重創了中國鞋企,溫州鞋產品對歐盟出口由此減少了三分之一,中小企業遭受的打擊尤為慘重。
面對反傾銷大棒,國內多數企業選擇了沉默、退讓回避,或者采取其他挽救辦法,但是王振滔卻在半個月后就做出“反擊”。
2006年10月23日,奧康集團正式決定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的法規不符合歐盟相關法律。由于訴訟企業還不到10家,這場跨國“馬拉松”官司當時被媒體稱為“單薄的反擊”。
不過,撲面而來的悲觀論調卻無法澆滅王振滔的斗志。
“很多企業都認為歐盟的反傾銷帶有很多政治色彩,政府和行業協會應該發揮更多的作用。其實,從頭到尾,企業都是應對反傾銷的主力。企業不應推卸或轉移責任,而應善于從每一次國際貿易摩擦中學到東西,畢竟,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場大火燒醒了中國鞋王
“事實上,溫州人身上有一種爭強好勝、永不服輸的精神。”王振滔說。
有人統計過,在中國,每120人中就有一位穿著奧康皮鞋,王振滔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鞋王”。但很多人不會想到,王振滔的商業傳奇幾乎是建立在“廢墟”之上。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商品意識從溫州無可計數的家庭小作坊中萌發蔓延,這其中既有勤奮和勇氣凝聚而成的優秀商業文化,也由于很多溫州人的“過于精明”而危機四伏。
1987年,溫州生產了不少假冒偽劣皮鞋,一夜之間“溫州鞋”成為“瘟鞋”的代名詞。當年8月8日,浙江省工商局將各地查抄的溫州鞋集中在杭州武林門廣場付之一炬。
但浙江省工商局的這次“正義之舉”所造成的結果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這把震驚全國的大火把“溫州制造”釘在了恥辱柱上,也讓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溫州人幾乎成為“過街老鼠”。
當時,王振滔推銷的4000多雙皮鞋在武漢市被查封,雖然并非假冒偽劣,但也以5元一雙的價格拍賣,損失達20多萬元。為此,王振滔在湖北打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官司,但最終只拿到2000元的賠償費。
“不過,這場大火實際上也燒醒了我。”王振滔說。這也是一種機遇,當時很多溫州鞋老板改旗易幟。“但我的血液里可能天生有一種冒險的精神。”
王振滔告訴記者,回到老家,他東拼西湊了3萬元,開設了自己的鞋廠,并在溫州制鞋的真空期內,將自己的財富夢想不斷放大。
1999年12月15日,同樣在杭州,奧康將2000多雙假冒奧康鞋燒毀。“這場大火為整個溫州鞋正了名。”等了12年,王振滔以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為溫州鞋雪恥。
商業榜樣是三星
42歲的王振滔生于浙江省永嘉縣,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16歲的時候由于家境貧寒,為了供養弟妹們完成學業,王振滔選擇了輟學。輟學后的王振滔,先后學過木匠,推銷過電器、閥門和鞋。“但我從來沒有抱怨過誰。”
與很多溫州企業一樣,王振滔的奧康集團建立在家族企業的雛形上。公開的資料顯示,至今,在中國現有的30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占了80%以上,在世界500強中,家族企業也并不少見。
不過,在今天的奧康集團里,家族企業的最后一絲痕跡也消失殆盡。
1994年,王振滔提出把股東所有權與企業經營管理權分離,股東不再是當然的企業管理者,親屬撤出企業高層,打破“近親繁殖”,“奧康”商標作價48萬元歸王振滔所有。“那幾年是我最痛苦的幾年。”王振滔的“代價”幾乎是眾叛親離。
不過,大量的高級管理職位空缺出來,讓奧康第一次得以向外來人才敞開大門,而王振滔認為人才將成為企業創新的動力。
對于人才,王振滔也一向出手“闊綽”,去年他訂了一批寶馬送給員工,40多萬元的車一訂就是10輛。
“我的商業榜樣是三星。”王振滔告訴記者,三星是韓國成長最快的企業,它不但成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而且一舉超越SONY,成為行業領跑者。這一切是它堅持創新的結果。
溫州企業今年排隊上市
浙江溫州是中國輕工制造業的“麥加”,而在奧康之前,“資本興業”一直缺席溫州的發展模式。
“在1992年之前,溫州人都非常膽怯,怕溫州模式受到打擊,所以很多人賺了錢,都把錢挪到國外去,但我不會死死抓住辛苦掙來的一點錢不放。”王振滔告訴記者,他的錢都用在擴大再生產中,“我希望建立的是百年企業。”
王振滔認為,溫州民營經濟如果要進行產業調整、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社會形象,上市是一條重要途徑。
王振滔向記者透露,自己的上市計劃正在規劃中。“去年在深圳企業家論壇的時候有幾家投資集團總是盯著我,問我們有沒有意向上市,可以幫助我們。”
“未來,溫州上市企業會很多,遠不是一家兩家。”王振滔表示,據他了解,溫州現在排隊上市的企業已經有60多家。
炒房、炒油、炒國企……溫州資本近年來聲名鵲起,但是,溫州人對資本的理解卻總顯得投機性十足,與之不相稱的是溫州實業家對資本市場漠不關心。迄今為止,溫州籍的上市公司寥寥無幾。
對此,王振滔表示,以前溫州企業不是不想上市。“前幾年國內股市不穩,更重要的是,企業家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尤其是民營企業,他們怕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企業一上市就變成公眾的了,品牌也不是自己的。民營企業從管理上講目前不是很規范,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溫州企業的“資本興業”時代正在開啟。而未來,溫州版中國概念股也可能引發全球交易所的爭奪。
“溫州最大的財富就是溫州人”
記者:反傾銷案現在進展如何?這次反傾銷“保衛戰”中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王:我們的律師還在跟進,這不是一個短期問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最大的困難還是許多歐洲國家因為對中國不了解而產生的嚴重偏見。
西班牙埃爾切市鞋業協會主席安冬尼奧曾一度認為中國鞋影響了當地鞋業的發展,應該把中國鞋趕出埃爾切市場。但后來他參觀了中國制鞋業后承認,中國鞋業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他此前的想象。
記者:你對結果有何預期?
王:歐盟國家很早就加入了WTO,另外,他們的市場能發展到今天,他們更明白堅持法律的公正、公平對未來意味著什么,所以,我相信他們會慎重對待這件事。
記者:這么重視這個反傾銷案,是不是你認為國際化是溫州企業做強的必經之路?
王:家門口就是國際。因為中國市場也是國際市場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過,一旦選擇國際化,就要著眼長遠,要敢于放棄眼前的短期利益。這次的歐盟反傾銷訴訟,許多企業因為成本費用問題和對國際游戲規則的陌生主動放棄了。但是,從兩年以后考慮,就必須提起訴訟。
記者:你是不是認為,現在社會對溫州商人仍有一種既定的、并不公平的看法?
王:其實,溫州經濟就是“溫州人”的經濟,溫州最大的財富就是溫州人。
溫州人有四個特點特別明顯:一是做夢都想發財。沒有時間打麻將,白天走路快,晚上做發財的夢。在溫州有句話:“百萬不算富,千萬才起步。”
二是吃麥餅想牛排。麥餅是溫州的特色,明朝有一本書叫《菜根譚》說:“咬得菜根者,百事可做。”但溫州人并不滿足于吃麥餅,于是他們走遍五洲四海,去吃他們想吃的牛排。
三是落后怕挨打。看到別人發展了,自己就想趕在前面。世界上一個新的產品出來了,只幾天,溫州人就會消化吸收。溫州人有一種觀念:創業無止境。
四是好賭不怕輸。敢于冒險,勇于創新。溫州人能打破狹隘的地域觀念。內地人有10萬塊錢,最多只敢拿出7萬做生意;而溫州人手上有10萬塊錢,卻要做100萬的生意。
溫州的企業家無一例外都經歷過“窮變富”這一過程,但不一樣的是,有些人在“窮變富”的過程中走了一些彎路,甚至給溫州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那個時候溫州劣質產品確實不少,從而才出現了“溫州假冒”這一流傳說法。但是溫州人身上有一種爭強好勝、永不服輸的精神。現在,溫州人通過自身的努力,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的確確是“正當的生意人”。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