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不做縮頭鴕鳥,要做涅鳳凰
江蘇、浙江兩省統計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運行情況,蘇、浙兩省GDP增長都在11%以上,但增幅均有所回落。其中,江蘇的GDP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出口增幅回落4.1個百分點;浙江的GDP較同期增幅回落3.3個百分點,出口增幅同比回落2.4個百分點。
長三角企業如何在困境中突圍前行?政府相關部門使出什么招數扶持?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近期在長三角進行了調查采訪。
“大考”進行時,急需破解難題
三伏天,室外驕陽似火,但著名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內卻涼爽宜人。在這里,已經沒有以往的如潮人流。一樓的玩具區、二樓的飾品區、塑料制品區、五金配件區……隨處都可見攤主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看報、打牌、玩游戲。由于沒有多少生意可做,快件收遞處的打包員還打起了盹。
根據7月1日發布的義烏小商品指數顯示:6月份總指數為1073.65,比5月下跌56.96,逼近今年3月由于春節休市、雨雪災害等原因創下的歷史低點(1060.82)。義烏小商品指數被稱為“中國小商品的晴雨表”,其下跌在一定程度上能說明當下浙江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難。
來自浙江省工商局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浙江規模以上企業虧損的有1.07萬家,虧損面達19.6%。浙江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只有4.3%,九成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容忍度在5%以下,許多出口企業面臨的不是發展問題,而是生存問題,今年,成了出口企業的“洗牌年”。
7月,由商務部主要領導及浙江省外經貿廳、溫州相關部門召開了“浙江企業及行業協會商務形勢座談會”。9點開始的會議,一直開到下午1點多,來自浙江溫州、紹興、嘉興、臺州、蕭山等地的企業家以及協會負責人競相發言,整個過程沒人愿意茶歇。會上,有企業家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浙江的民企是被4把刀子和1根繩子捆住了”———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猛漲、用工成本激增、外貿困境是“4把刀子”,信貸收緊是“1根繩子”。一些中小企業遇困后的負面效應在某些方面已經有所顯現。寧波市外經貿局副局長李新華告訴記者,在今年春季的涉外展會上,已有部分訂單流向了越南、柬埔寨等周邊國家。
連鎖反應當然不止這些。最近,一份由浙江省經貿委、中小企業局、外經貿廳、省企業聯合會等部門共同完成的《當前中小企業生存環境亟待改善》的報告中,對未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做了估計。首先,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的重要增長源,已占到工業GDP的80%以上,中小企業受困可能影響到浙江省工業化進程;其次,中小企業是吸收勞動力的重要力量,近5年浙江中小企業年均吸納城鎮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達50萬人以上,而今年的不景氣,也可能影響到就業目標的實現。許多企業主就表示,“現在這行情,基本是內部挖潛,提高勞動生產率,做到不裁人就已經很不易了!”再次,這種困境還可能影響到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贏利空間縮小,再加上通脹因素影響,一季度,浙江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僅增長1.7%和5.4%。
報告中稱,從目前情況看,次貸危機對美國及世界經濟的實際影響遠大于預期,而且至今沒有見底,這對于長三角眾多的原材料和銷售兩頭均在外的企業而言,“大考”無疑仍在進行中。
不做縮頭鴕鳥,要做涅鳳凰
關鍵是信心問題!日前在浙江富陽結束的“民營經濟生存狀況發展態勢研判會”上,浙江華立、萬向、人民電器、康奈、廣廈等百家知名企業老總悉數到場,并共同發表浙商自救宣言,表示將“堅定信心、抱團取暖”,不做縮頭“鴕鳥”,而要做涅的“鳳凰”。據了解,長三角制造業目前正積極爬坡越坎,其中不乏創新之舉。
上海一開集團董事長、溫州人屠昌忠依然相信,靠企業多年的根基和靈活變通,企業定能熬過今年的困難時期。去年至今,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近80%,步步削薄了屠昌忠所從事的輸配電行業的利潤。無奈之下,屠昌忠仍決定堅守老本行,首先從降低原材料采購價入手。
他另辟蹊徑,提前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鎖定,以緩解原材料上漲速度過快的壓力。屠昌忠建議:“熟悉這條途徑的浙商現在不多,事實上,期貨市場需要大量現金,因此特別適合浙商抱團取暖,共攤資金壓力。”
溫州鞋業在此次“淘汰賽”中損失較重,在此情況下,一些鞋企老板不得不放棄連鎖專賣店模式,試水“賣場式零售”。“奧康”和“紅蜻蜓”近日不約而同推出了規模堪比沃爾瑪的鞋業超市,其中“紅蜻蜓”不僅收羅自己旗下的品牌,還在全行業吸納中高檔且有一定知名度的鞋業品牌,在整合集團自有銷售渠道的同時,還整合其他品牌鞋企的市場。對此,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表示,“通吃”生產到銷售,是為減少各環節中的利潤轉移,而由“專賣店”小打小鬧到“大賣場”的規模化運作,則降低了營銷成本,“現在比拼的,就是規范化管理、終端掌控力和整合資源的能力!”
如何應對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就溯江西行,在安徽、江西、湖北、重慶等中西部尋覓“根據地”,由此出現了“利潤越來越薄,工廠越搬越遠”趨勢。
一個頗具說服力的現象是“萬商西進”。隨著基礎設施的逐年改善,以及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正在成為長三角產業轉移的首要承接地、“越冬”的“避風港”。重慶璧山縣號稱“西部鞋都”,就在溫州甌海制鞋企業成批陷入困境的時候,璧山縣卻在雄心勃勃地建設西部地區最大的皮革貿易交易中心。“我們這里的溫州人可不少。溫州那邊的鞋廠關掉,璧山這邊的馬上開起來,生意照樣紅紅火火。”璧山縣副縣長朱朝陽說。
成本,還是成本。據在璧山投資設廠的某制鞋企業負責人介紹,與在東部沿海設廠相比,該企業在璧山每生產一雙鞋,至少可以節約成本20%,“這個數據,已經為同行所公認。”湖北省宜昌市日前在滬舉辦招商推介會,與會的無錫企業家田先生告訴記者,他投資5000萬元在荊州開了一家紙箱廠。“我剛剛把無錫的工廠關掉,工人也遣散了,就留倆看門老伯。”
長三角企業一方面加速拓展中西部市場,另一方面又把海外市場進行創新拓展。
從去年開始,蘇、浙企業在海外建立經貿區的勢頭已明顯加大。在6月結束的第十屆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商務部境外經貿合作區辦公室副主任方蔚透露,目前中國已批準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19個,其中由蘇、浙建立的海外經貿區數量超過三分之一。目前,我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基本分布于南亞、非洲及東歐等地。這些地區的特點是:GDP年均增速多在10%以上,但工業占GDP比重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絕大部分依賴進口,這些特征尤其適合于中國制造型企業進入。
江蘇太湖柬埔寨國際經濟合作區最初由江蘇光明、華泰、益多集團發起,后又有紅豆集團大手筆介入。紅豆集團企劃部肖建新告訴記者,紅豆集團赴柬埔寨考察時大吃一驚,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僅50美元/月,折合人民幣不到400元。與其他一些地區相比,柬埔寨優惠政策不少,如當地政府不實行損害投資者財產的國有化政策;不實行外匯管制;對已獲批項目,不對其產品或服務價格實行管制;開發建設經濟特區的主體企業可減免9年企業所得稅等。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中小企業已聞風而動,如張家港永鋼集團和其元集團投資建設的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已有常熟、南通等地企業的近20個項目進入,多為建材、電纜、鋼結構等項目。
據調查,面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不斷升高,長三角一些出口企業通過提價或用歐元結算來規避風險。這些企業認為,采用歐元或英鎊等相對穩定的貨幣進行結算,利潤就不至于被美元貶值“吃”掉。還有一些企業則嘗試向境外采購商提價,但在今年廣交會、華交會上,有些出口企業稱:“在談判時,我們僅要求漲價3%就頻遭老外白眼,對方說,我們就是沖著中國貨便宜才來的,你漲價了,對我們還有什么吸引力?”上海一陽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彭以輝也坦言,在他所從事的輪轂行業,不少制造商都缺乏與老外議價的能力,關于用歐元結算和嘗試提價,大多只能是“看臉色行事”,淺嘗輒止。“關鍵在于,客戶對我們的依賴度并不高,因為他們在印度、馬來西亞、越南等地有多重選擇。”
雪中送炭,政府力助企業過關
企業自救求生,政府亦積極送暖,力助企業“闖關奪隘”。就在6月,被企業界普遍視為“及時雨”的《浙江省股權出質登記暫行辦法》緊急出臺,一周之內,申請股權出質登記的企業已獲得融資超10億元。浙江省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葉建華告訴記者,原先,企業股權一次登記定終身,而今根據《辦法》,企業股權不僅可以用來充當注冊資金,還能到銀行做股權質押得到貸款。“很多企業靠此換來了流動資金,得以起死回生。所以很多企業對這一《辦法》非常感激,因為它起到的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緊接著,7月25日,《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布,再次對困難企業進行“金融輸血”。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