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為紡織產業轉移重組定下框架
工信部一紙《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為紡織產業轉移重組定下兼并重組的項目,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紡織產業重組大幕即將拉開。7月2日,國家工信部發文明確,將利用財政和信貸資金支持東部紡織企業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企業兼并重組的項目,引導紡織產業向高端領域轉移,加速產業升級步伐。
按指導意見,東部地區定位發揮人才、市場和信息優勢的紡織服裝高端制造業,中西部地區則定位利用勞動力、原料、能源等優勢的特色產業。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紡織產業轉移重組的發展格局基本落定。
產業升級“不得不發”
工信部這紙《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恰如高燒天氣下的一場“及時雨”。
眼下,紡織產業對于產業重組升級正顯得極為迫切。指導意見稱,占我國紡織產業規模85%的東部沿海地區要素制約加劇,成本上漲較快,競爭優勢減弱,而中西部地區比較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人士也表示,今年以來,在成本上升和需求降低的壓力下,紡織企業已經出現生產乏力跡象。
受棉花等原料供應短缺、部分市場資金追捧以及植棉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我國紡織行業的原料成本呈現快速上漲勢頭。而與此同時,勞動力成本、燃料動力成本、交通運輸成本也繼續上漲,企業運營壓力大為增加。
成本上漲壓力在不斷凸顯的同時,外需市場復蘇仍顯艱難。
顯然,種種因素已使得企業調整節奏變得迫切。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紡織企業,通過兼并重組進行產業升級勢在必行。而政府的宏觀引導和支持是避免紡織企業生存環境繼續惡化的“不二選擇”。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認為,作為關系數萬民生飯碗的紡織產業,若困局繼續加深,將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從而導致宏觀數據的惡化。
因此,7月2日,工信部對紡織產業轉移重組的意見應運而出。
產業格局劃分落定
對于當前中、西、東部一哄而上的紡織產業布局和競爭格局,工信部意見此次給出了明確的“責任劃分”。
據意見,東部地區定位紡織服裝的高端制造業,將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市場推廣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紡織總部基地,培育建設全球或區域性紡織服裝時尚創意中心、營銷中心、貿易中心、品牌中心和購物(消費)中心,以貿易、商業流通帶動周邊地區和全行業的生產制造。顯然,這是發揮和強化東部的人才、市場和信息優勢。
而具有區位、人才、資源等優勢的中部地區則將重點發展棉紡織、麻紡織、針織、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加工制造,逐步建立和完善紡織產業制造體系。
例如,河南、湖北、安徽等棉產區可利用資源優勢重點承接東部棉紡織產業轉移;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應加快麻紡織生產基地建設;江西、河南可依托粘膠纖維產業的基礎,重點推進功能化、差別化粘膠纖維開發生產。
西部地區將充分發揮資源、能源、勞動力等優勢,抓住西部開發戰略機遇,發展棉紡織、絲綢、服裝及其他特色產業。
其中,新疆應利用棉花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建設;內蒙古、新疆、寧夏、青海、甘肅和西藏可利用羊絨羊毛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毛制品;四川、廣西、云南等地發展蠶桑生產,擴大繭絲綢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四川、重慶、陜西等省市可適度發展棉紡織、服裝業。
此外,西部地區還可利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多、文化多元、旅游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民族服裝服飾、藏區藏毯、貴州蠟染、江南藍印花布等特色產業。
而東北地區,例如黑龍江省,則應當利用特色原料資源、產業基礎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機遇,響應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加快發展化纖、亞麻、服裝等優勢產業。
工信部表示,現有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對符合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要求的產業轉移項目要給予支持,特別支持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企業兼并重組的項目,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此外,政府將積極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紡織產業轉移項目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按照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拓寬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不斷改善和完善金融服務。
市場人士表示,從2009年的數據來看,七匹狼(29.42,0.02,0.07%)、報喜鳥(22.45,-0.46,-2.01%)等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機中也保持了較好的成績。
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兼并重組“強者更強”的局面有望出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