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兼并加速 中國半導體并購喜憂參半
深科技
有分析認為,疫情會一定程度放緩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許多廠商既有的增產和銷售計劃恐面臨延期,進而延緩中國廠商的并購動作。不過,疫情也可能會使今后一段時間中小企業的融資變難,這又會推動一批中小半導體企業間的并購發生。
2月6日,集成電路行業分析機構IC Insights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半導體并購活動在2019年實現回暖,總額同比增長22%,達到317億美元。2019年也成為該行業史上并購總額第三大的年份。
半導體行業的并購熱潮在2015年以1077億美元的總金額達到頂峰。然而在隨后的三年,并購總額連續下降,呈放緩之勢。不過,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略顯疲軟的2019年,產業內的并購交易卻超過了30例,其中金額超1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達到了7例。
分析認為,5G、AI與車用等新興領域陸續實現商用量產,使得他們成為產業發展的最主要推動力,這在創造出高成長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助力了半導體領域并購逐步回暖。
然而,中美貿易關系正在為該市場的并購活動增添不確定性,這可能會間接影響到并購案的規劃意愿或選擇。對于中國半導體廠商而言,其境外并購或許會在審核過程中面臨一些困難。
此外,近期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也為中國半導體廠商的并購活動帶來一定變數。有分析認為,這會一定程度放緩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許多廠商既有的增產和銷售計劃恐面臨延期,進而延緩中國廠商的并購動作。不過,疫情也可能會使今后一段時間中小企業的融資變難,這又會推動一批中小半導體企業間的并購發生。
半導體并購活動在2019年實現回暖。宋文輝攝
全球半導體行業兼并加速
過去十年,伴隨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生物信息識別、計算機視覺、虛擬/增強現實、高速無線網絡以及物聯網在內的一系列新興科技的逐步興起,作為基礎的半導體產業在日趨成熟的同時,整合的潮流也逐步顯現。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在采訪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整體來講,國際上的并購仍在繼續。這主要是由于產業進入“多元化”時代,單一大量的“殺手級”產品越來越少,大型半導體公司需要通過財務方式或產品組合的方式來提升業績。
從全年并購規模的角度看,2015年是一個分水嶺。2015年和2016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并購總額分別達到1077億美元和1007億美元(后調整為598億美元)。而此前的2010至2014年間,全球半導體市場年均并購總金額還只是126億美元。不少分析機構在當時就直言稱,半導體行業正在經歷劇烈整合的階段。
盡管隨后三年中,這一趨勢有所放緩,但在2015年至2019年,半導體領域年均并購總額依然達506億美元。2015年之后,保持每年250億美元以上的總并購規模已成為半導體產業一個新的常態。
相較于過去,半導體行業依托現有資源和業務的傳統增長方式在近年正顯現出疲態。隨著市場的逐步成熟,對下一代科技的研發會極其昂貴已基本成為產業的共識。對一家公司來說,在一個多元化的市場中保持高度的靈活性以應對產業變革會較為困難。而企業間的合并則提供了一種更為高效的解決方案。
市場咨詢公司埃森哲在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直言:“半導體行業傳統的有機增長已經終結。”埃森哲認為,研發成本的攀升、科技迭代的速度、多元化的客戶需求都壓縮過去支撐半導體企業有機增長的時間和資金;作為替代,領先的半導體廠商已經將并購作為新的增長策略。其結果則是行業的劇烈整合。據該機構統計,10年前在美國上市的市值1億美元以上的半導體企業尚有130家,而截至2018年底已僅有72家。
“超級并購”或難再現
集邦咨詢分析師徐韶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5G通訊技術的發展是2019年最受關注的議題,除了商品量產化陸續實現,5G高傳輸量與低延遲的優點也擴充了AI與汽車領域的相關應用,如AI云端運算和自動駕駛。
“5G、AI與車用成為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最主要推力,創造出高成長性的市場需求,因此助長2019年半導體產業并購逐漸回暖。”此外,徐韶甫進一步指出,2019年的并購相當多元,這反映出業界正在加速對產品以及相關技術的掌握,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擴大。
不過,由于需要監管機構的批準,2019年的并購數據仍有可能變化。
例如,統計數據中2016年的半導體產業并購總金額原本為1007億美元,但頗受外界關注的高通(Qualcomm)39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NXP)的交易在兩年后遺憾“流產”,也使2016年的數據最終調整為598億美元,近5年年均總額由588億美元變為506億美元。
2019年的交易中,德國公司英飛凌(Infineon)對美國企業賽普拉斯(Cypress)價值94億美元的收購就仍在等待監管部門的通過,這也是IC Insights統計的2019年金額最高的一個并購案。
顧文軍指出,2019年半導體并購領域的一大特征是中等公司或次一線公司的并購活躍,以及產品組合為主。不過他也同時表示,未來“超級并購”會越來越少。“這主要是由于半導體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不少國家隨之在并購上設置了非常高的審核標準。”他表示,“政策的限制會導致大型并購減少。”
埃森哲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因“政府介入”或“監管限制”等因素而受阻或終止的半導體并購交易僅有3例;而2016至2018年,這一數字升至了14例。該機構在報告中還另外指出,如今越大規模的交易,越容易遭遇更長時間的審核。
以英飛凌94億美元收購賽普拉斯的交易為例,這樁2019年最大規模的半導體并購案原本預計于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不過截至目前卻仍在等待監管部門的通過。
不過,顧文軍仍強調,盡管監管趨嚴,但產業規律的作用會導致并購活動持續。徐韶甫也在采訪中表示,從中長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興應用與需求的增加“相當可期。”
疫情為中國半導體市場帶來變數
埃森哲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環境的變化也正在帶來企業策略的變化。部分企業意在進一步擴大現有市場的份額和客戶群體;也有一部分半導體公司通過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實現增長;更多的半導體公司則是進入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盡管這也面臨著相應的風險。
不過,中國廠商卻并未“融入”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并購趨勢之中。在國際廠商呈現資源集中整合的同時,中國半導體領域的中小企業數量還曾一度迅速增長。此前已有分析指出,巨頭間的合并或會導致其對中國廠商的議價能力增強,也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上游材料、設備廠商的生存空間。
此外,中美貿易關系也在為半導體并購增添不確定性,這可能間接影響到并購規劃的意愿或選擇。徐韶甫指出,中國半導體企業可能會在境外并購案的審核過程面臨困難,這會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在中國廠商在向外求購難有進展的情況下,過多同類型企業的存在也使得產業內部過于分散,難以實現對人才和技術的集中利用。
顧文軍指出,中國因特殊原因資本市場估值過高,在2020年之前企業融資相對容易;此外,在政府的支持下,半導體行業正處于一個創業的“大好時機”。因此,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并購仍相對較少,尤其是對產業有實質影響的并購仍舊缺乏。
不過,2020年初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卻可能在并購領域帶來一些變化。“2020年的‘新冠’事件可能會導致中小公司融資變難。”顧文軍分析,“或許會出現一些小型公司的并購。”
徐韶甫則表示,近期“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可能會減緩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速度,許多公司既有的增產或銷售計劃恐怕會面臨延期,這會是減緩中國半導體廠商并購的突發變因。
不過他也指出,受中國重點發展半導體以及與之相關的政策的推動,加上并購是能夠快速提升技術與市占率的有效方法,中國半導體產業除了加強自身技術開發,預計還會積極考慮并購,以期快速提升芯片自產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