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解析
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區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原料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是國內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在東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實施,對于我們緊緊抓住東部產業加速轉移的重大機遇,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振興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培育我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深刻理解《規劃》的要義和精髓,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市場為主導是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調整和振興的關鍵所在。當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要特征的紡織服裝業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轉移加速的趨勢日益顯現,這是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加快發展面臨的難得機遇。近幾年,我區通過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實現了紡織服裝和皮革加工業的較快發展,其中桑蠶和絲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1位和第4位。紡織服裝業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動因,表面上看是由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土地資源供給緊張、環境保護要求日益提高等多種因素影響而引發,但實質上是產業在市場因素作用下區域布局的調整優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原材料優勢,積極引進強優企業、技術、資金、人才,實施多元化市場戰略,大力承接產業轉移,是迅速改變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總量小、企業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品牌競爭力弱等落后局面的關鍵。
二是堅持結構調整是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發展的重點。從目前情況看,我區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多數情況仍然表現為增量上的擴大,是加工制造價值鏈中低端部分的轉移增加,沒有更多地表現為存量調整。必須看到,一方面,一個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僅是總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不能把我區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的調整振興簡單地理解為量的增長。另一方面,我區與東部傳統生產地區相比,產業發展水平差距大的原因集中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合理。如不能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著力解決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這一突出問題,我區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就不可能得到快速優化升級,就不可能做大做強做優。因此,要實現我區紡織服裝和皮革工業的振興,絕不能僅僅重視增量的擴大而忽視存量的調整和優化,必須做到既要以增量的擴大來換取總量的擴大,更要擅于借助增量來調整存量,真正把結構的調整優化貫穿于產業調整和振興的全過程。
三是堅持自主創新是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調整和振興的根本出路。當今世界,在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的條件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我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缺少知名品牌,現階段我們仍然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資源優勢和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來換取利益,產業發展的模式在整體上仍然顯得低效粗放。要改變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人均勞動率低、附近值低、精深加工水平落后、產業鏈短、環境成本較高的現狀,實現產業發展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就必須緊緊依靠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來謀劃產業發展的階段。
必須把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企業技術進步作為促進我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不斷做大做強做優的核心動力和根本出路,逐步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的競爭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