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集團盯上網購:2010超過1億用戶遇過安全威脅
網絡欺詐的激增讓互聯網充滿“雷區”,網絡“錢包”上
“昨凌晨在淘寶上被詐騙5.46萬元,已立案,北京市警方正在關注。”近日,資深互聯網人士一葉千鳥在其微博中的抱怨引發了高度關注,短短數小時,該條微博被轉發上千次。
據一葉千鳥在網上的公開介紹,整個被騙過程幾乎讓人難以察覺,“事情得回到昨晚在淘寶上買郵票,通過搜索找到目標貨物,當時客服回話說‘加下我們老板吧,要的多,價格得他訂’,我加了這位QQ號為442165303的‘老板’,聊了會兒感覺還不錯。后來我要求發實物圖看看,對方發了個rar壓縮包。解壓后是個類似圖片的文件,于是我點了,后來就報錯。”
記者梳理了一下一葉千鳥被騙過程:搜索進入騙子店鋪——加對方QQ號進行溝通——接收對方發送的壓縮文件(病毒)——打開,中招——繼續交易——網銀支付成功,但支付寶頁面顯示出錯。
“這就是2010年新出現的欺詐木馬——網購木馬。”金山網絡安全專家李鐵軍介紹。
病毒也轉型
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網購木馬增長迅速,目前變種數量已經過萬,2011年前2個月,平均每月增加新變種近3000個,而受此欺詐的網購用戶也與日俱增。
與網購木馬增長迅速相對應的是,病毒樣本總量出現了下降。據互聯網安全廠商金山網絡發布的《2010-2011中國互聯網安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0年新增病毒木馬1798萬種,與2009年相比略有下降,這也是多年以來病毒樣本總量首次出現下滑跡象。
病毒木馬數量下降是福是禍?李鐵軍表示,2010年安全軟件成功控制了網頁掛馬,致使病毒木馬的傳播銳減。但病毒集團并非就此罷手,而是開始謀求戰略轉型,網購欺詐、手機短信釣魚逐步成為病毒集團的重點攻擊目標。病毒木馬數量從表面上看所有緩和,但網絡欺詐的激增讓互聯網充滿“雷區”,黑客目標直接放在用戶的網絡“錢包”上。
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云網址鑒定系統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0月,平均每天新增的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約為1500個。
李鐵軍介紹,看起來技術含量不高的網絡釣魚,卻讓越來越多的網購人群深受其害。其中原因在于釣魚網站制作簡單,投資少見效快。同時,傳統安全軟件對釣魚網站的識別還不夠及時、準確。
數據顯示,在2010年,有近28%的互聯網用戶遭遇過虛假釣魚網站、詐騙交易、交易劫持、網銀被盜等針對網絡購物的安全攻擊。依據金山網絡安全中心的安全威脅監測和統計,在2010年有超過1億用戶曾遭遇過至少一種針對網絡購物的安全威脅,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將突破150億元,網購用戶的人均經濟損失也由2009年的80元上升至150元左右。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病毒也逐漸從電腦向手機蔓延。據中國移動提供的數據表明,5%的手機曾經感染過惡意軟件。一個叫“短信魔咒”的病毒,曾經令中移動短信接通率下降了5%。有關數據還顯示,手機病毒產業鏈每年催生10億元灰色收入。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68.6%的手機用戶正面臨移動安全威脅。
收益驚人的產業鏈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是誰在研究并且發布病毒?
互聯網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屬于某個公司,卻按照公司流程運作;他們不用每天工作,卻可以得到豐厚回報。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聯網“黑色產業”——病毒集團。所謂病毒集團,就是指以制作、傳播病毒木馬,并利用病毒木馬獲取非法利益的“黑色機構”。
伴隨著網民數量不斷增多,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等互聯網應用日益深入,互聯網黑色產業鏈的產值已超過百億。
李鐵軍透露,目前國內互聯網上活躍的病毒集團不下30個,而絕大部分病毒傳播渠道卻僅控制在極少數幾個大的病毒集團手中:黃飛虎集團、HYC集團、HY集團、老蛇集團、192集團等,其中病毒集團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如張峰集團,2009年排名第四,而目前已經下滑至第八位。而前五大病毒集團基本占據所有病毒集團傳播渠道的60%。《報告》也顯示,80%病毒的傳播渠道被國內十大病毒集團所控制,這些病毒集團借此獲得巨額非法收益,有病毒集團每年收益高達數億元,一般中小企業難望其項背。
在網購欺詐之前,病毒集團傳播的病毒主要包括彈出廣告、在桌面生成購物網站的快捷方式、推廣釣魚欺詐網站、篡改主頁等七種方式。
以篡改用戶瀏覽器主頁為例,某導航網站的負責人王先生透露,網址導航站競爭激烈,部分不良網站直接使用病毒推廣流量。中毒后,病毒會篡改鎖定瀏覽器主頁,普通方法無法修復。每成功鎖定一個主頁可以掙到約1元錢,安裝激活一個軟件也會掙到約1元錢,成功引導網民注冊游戲ID,也可獲得相應回報。當瀏覽器主頁被鎖定到導航站后,導航網站可以通過廣告等獲利。同時,病毒鎖定的導航站,可以給電子商務網站帶流量,還可能隨時修改導航鏈接,將網民引入釣魚欺詐網站。
王先生算了一筆賬,病毒木馬每成功感染一臺計算機,病毒推廣商可立刻得到約2元回報,根據病毒成功帶來的流量,每千個IP獲得約6元收益。如果按照金山云安全系統統計結果,主要的病毒集團每天可感染約20萬臺PC,僅流量收入一項,一年可獲利約2億元。而流量收入,僅僅是病毒產業鏈收入的一部分。
殺毒軟件“不務正業”
在新浪和騰訊微博上,每天都能看到被網購木馬詐騙的案例。不過,讓人不解的是,這些用戶電腦上基本都安裝了免費的殺毒軟件,但木馬作者發布的病毒仍然順利地繞過該安全軟件的防御,得以成功運行,再將消費者的資金轉到木馬的指定的賬戶。
去年,在免費殺毒軟件的一路攻城略地下,中國一些收費的殺毒軟件也開始免費,殺毒軟件步入免費時代。根據第三方統計,免費殺毒軟件已經以超過90%的占有率成為主流。問題是:既然免費安全軟件差不多入駐每一臺電腦,為什么病毒集團仍然能夠泛濫成災?
互聯網觀察人士表示,免費殺毒服務只是一種推廣手段,用來吸引人氣,殺毒軟件公司在此基礎上推出互聯網增值類業務,通過這些業務賺錢。“免費殺毒已成為一個用以獲取其他收益的手段。”他說。
“一些公司把錢花在炒作上而不是研發上,忘記了技術和誠信才是真正的行業立足之本,其發展已經完全偏離了行業發展的主航道。而黑客木馬集團也會隔岸觀火,乘虛而入。”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