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急需解決的“綠色問題”
為了沖破國際上的行頭環保嗎?
衣食住行,衣為先,它是人的第一環境、第二皮膚,可是就是這層“皮”,從棉花種到地里開始,一直到掛在商場的櫥窗里為止,有太多的機會受到污染。在今天正在召開的首次中國生態紡織品研討會上,已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的北京銅牛股份公司的副總經理漆小瑾介紹,對紡織品的環保問題,目前除了中國環境標志認證委員會有一個對照歐盟標準制定的生態紡織品標準外,還沒有一個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由于沒有相關法規,現在對服裝在進入市場前沒有專門機構進行強制性檢驗。不過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正在制定紡織品的安全通用國家標準。
據專家介紹,服裝的附件中,如拉鏈會含有鉛等重金屬。
由于國家目前對服裝沒有強制性的環保要求,沒人能回答現在市場上的服裝環保不環保這個問題,老百姓更是無從得知自己買的衣服含不含有害物質,但參會企業的焦急反應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據專家介紹,我國加入WTO后,服裝出口的主要障礙將是環保等技術貿易壁壘問題。90年代以來,工業發達國家已相繼出臺了相關的環保法規和紡織品環保標準,對進口紡織品實施嚴格檢測。如歐盟對進口服裝的100多種有害物質含量進行限制。日本客商已明確要求我國服裝企業對縫針、大頭針、斷手針等進行檢驗。我國出口的絲及絲綢竟要接受人家200多項檢測。江蘇一家企業出口到歐盟的服裝,僅因為拉鏈含鉛量過高而被退回,造成百萬元損失。
有關專家說,許多服裝企業都有過類似的遭遇,現在的出口轉內銷服裝,除因市場變化或外觀質量而改為內銷外,還有一些就是因為環保達不到人家的要求而被退回來的。中國環境標志是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綠色通行證,然而全國5萬多家服裝企業,現在僅有18家獲得中國環境標志,許多企業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加入WTO后,由于關稅降低,將會有更多的國外紡織品搶占國內市場,同時,中國的紡織品如果因為環保問題再被人家擋在門外,那么中國紡織企業的日子會很難過。
生態紡織品
根據中國環境標志對生態紡織品的要求,產品不得經過有氯漂白處理;不得進行防霉蛀整理和阻燃整理;不得添加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不得有霉味、汽油味及有毒的芳香氣味;不得使用可分解為有毒芳香胺染料的偶氮染料、可致癌的染料和可能引起過敏的染料;產品中甲醛、可提取重金屬含量、浸出液PH值、色牢度及殺蟲劑殘留量應符合歐盟oko-Tex100標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