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紡織行業“十二五”規劃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建設紡織強國的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加快麻紡行業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促進產業升級;推動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能減排;加強品牌建設,大力開發終端產品和服裝市場,完善麻紡織產品上下游產業鏈的建設;在鞏固國際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培育國內市場;積極推動機制。
(二)戰略目標
經濟總量
統籌兼顧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努力消除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鞏固和開拓麻紡織產品的國際市場,在保持出口份額基本穩定的同時,大力培育和擴大國內麻紡織產品的消費需求,拓寬并豐富內銷市場的麻紡織產品領域及品種,增加麻紡家用、產業用的比重。調整進出口比例結構,由“十一五”時期80%外銷和20%內銷,到“十二五”實現50%外銷和50%內銷。這個比例結構恰當,有利于內外銷市場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麻紡織纖維使用量年均增長8%,2015年預期達到125萬噸(含其他麻類纖維),2020年預期達到200萬噸。其中2015年苧麻紡織纖維使用量達到約30萬噸,亞麻紡織纖維使用量達到約35萬噸,2020年預期國產亞麻纖維比重達到50%左右。大力發展大麻、黃(紅)麻纖維紡織。
麻紡織及麻制品制造業(規模以上,不含服裝)銷售產值2015年預期達到450億元,2020年預期達到570億元;出口(不含服裝)2015年預期達到15億美元,2020年達到20億美元;麻制服裝及服飾(含麻30%以上)出口2015年預期達到135億美元,2020年出口達到200億美元。
科技進步
將行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通過科技進步實現行業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加強、加快麻紡機械裝備的研發改造,提高行業內國際先進設備的比重,促進減少用工,推進麻紡織工藝與產能上水平,增加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比和提高生產企業的贏利水平和競爭力。2015年預期技術開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2020年預期為1.8~2%。勞動生產率預期2015年達到15萬元/人,2020年達到22萬元/人。關鍵技術應用率2015年和2020年預期分別達到15%和22%。
結構調整
歷經國際金融危機銷售低潮,麻紡行業將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優化升級。以麻紡織為主體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麻紡原料的可紡率,綜合開發利用麻紡資源,實現循環經濟的最大化。提高服裝、家用、產業用三大終端產品銷售比例,尤其是要加大針織產品開發力度,提高中西部紡織工業產值所占比重和有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出口比例,增強麻紡企業的競爭力。2015年內銷比重預期達到30%,2020年內銷比重達到50%,麻紡織企業自主開發終端產品(服裝、針織、家用、產業用紡織品)比重達30%。
節能減排
通過技術進步、技術改造深入做好節能減排降耗、清潔生產工作,充分發揮麻紡行業在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方面的產業優勢。
2015年全行業實現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5%,水耗年均降低7%。
原料供應
從長遠的戰略高度出發,重視并堅持國內麻紡織原料的種植業發展,爭取相關政策支持,遏制亞麻、苧麻種植連年大幅下滑的局面,促使國內麻紡原料種植面積和產量到2015年翻一番,逐步提高國產亞麻、黃麻使用比例到50%,協調原料與紡織企業產銷關系,以促進國內麻原料的持續健康發展。探討并推廣企業+農戶、企業+基地等新的種植業生產模式。關注國際麻紡織原料價格及供應情況,做好信息服務,行業自我保護、協調的工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