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紡織企業家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紡織業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紡織服裝行業大大小小企業都在集中學習公報內容。《紡織服裝周刊》特采訪行業重點企業負責人,請他們談談對改革的理解。
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改革是困難的,但不改革將更困難。
這些天,我熱切地關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我的心與黨中央一起跳動。
我是改革開放35年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得益者,是改革的堅定擁躉。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國家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像我這樣的許許多多普通人也獲得了人生出彩的機會。今天,我們國家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勾勒出我們國家改革的藍圖,必將進一步有效化解社會深層矛盾、紓解內部壓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改革是困難的,但不改革將更困難。改革是自我完善,自我促進,自我發展。改革精神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或缺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希望我們黨、我們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實現長治久安,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我希望通過這次重大的會議,使企業能有一個更加寬松、規范的發展空間;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希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我們,物質文化生活有更大的提高,“美麗中國”、“平安中國”、“中國夢”早日實現。
富潤控股集團將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以諸暨“木佗”的勇氣和精神,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做永久本分和諧的企業,為當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山東德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會江:期盼棉花體制進一步完善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有兩點是我重點關注的內容。
一是公報里面提及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充分反映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同等的地位。雖然德棉集團是國有大型企業,但是對于非公有制占絕大數的紡織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使兩者能夠處于公平競爭發展的地位。
二是公報里提出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這一點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過去強調的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而此次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像目前極大影響我們紡織企業發展的棉花配額制、棉花收儲制等系列的計劃經濟手段,或許在今后將會有很大的改善,并將能形成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
此外,三中全會在組織架構上有了重大突破,這對將來的改革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企業和國家的發展命脈緊密相連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出臺后,作為紡織行業龍頭企業,對紡織業的美好未來有很好的期望和暢想。三中全會提出的“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政策”讓合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倍感欣喜,我們希望能夠獲得更多我的科技研發扶持,得到更大的施展舞臺。
如意集團多年來一直堅持專注發展紡織業方向,肩扛紡織服裝大旗不動搖,下決心為民族紡織業爭口氣。三中全會后,我們堅信,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進程會不斷加快。集團內部一直強調自身要不斷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練好內功,堅守一個紡織服裝行業龍頭企業的責任和擔當,堅定品牌道路與科技研發兩個方向不動搖,積極主動走國際化、高端化、品牌化、科技化“四化”道路,用國際化的視野和眼光去整合全球資源,加大科技研發品牌建設力度,以堅實的步伐向著“千億級企業”規模高峰攀登。
如意集團一直非常關注國家政策的關注和學習,我們公司高層通過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及時調整了自身的發展戰略,我們懂得,每一家企業的發展和國家的命脈都是相聯系的,國家需要我們做的,我們義不容辭。此外,作為民族企業,對國家未來改革發展工作我們如意集團一定會給予理解和支持,任何改革都是需要時間的,有很多要攻克的難題,我們對政府非常有信心。最后,希望政府該抓的要抓,該放的要放,為合資、民營企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我們去到國際舞臺上提升自己,打拼出中國民族企業的精氣神。
夢蘭集團董事長錢月寶:期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作為非公有制企業,江蘇夢蘭集團從八根繡花針、村辦作坊式小廠起步,至今已發展成集家紡、電子信息、跨境油品項目、環保科技、小貸公司等多元產業為一體的現代企業集團,成為中國家紡行業“十強”龍頭企業,連續十年進入中國紡織行業銷售、出口雙“百強”行列,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這得益于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這次會議是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會,特別是會上提出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使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我們企業深受鼓舞,同時殷切期待這些改革落到實處,比如盡快減少行政審批,穩定稅負,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等,這些措施都可以更好地激發投資活力。夢蘭將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力爭到“十二五”末,把公司建設成為科技型、國際化的現代企業集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