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工業4.0:智能化改造 引進3D技術
“有品質支撐的品牌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我們遇到了最好的時代。”面對“中國制造2 0 2 5”戰略的提出,高端童裝品牌T 100的創始人董文梅難掩興奮神色。“中國工業企業應因地制宜、抓住機會,有望成為真正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工業企業。”IB M華南區軟件部信息管理部門技術經理何軍如此表示。
顯然,已經經歷過庫存大壓的服裝行業早已經先知先覺。然而,在轉型的后期、在“中國制造2025”的風口之下,服裝行業又該如何用好大數據、智能商務等工具來武裝自己呢?
“現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渠道和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的利潤會受到擠壓,要求企業要考慮精細化管理以提升效率。”卡賓服飾總裁吳少強如此向記者感慨。而在提升效率上,各服裝企業可謂各顯神通。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獲得ID G千萬級投資的女鞋淘品牌柯瑪妮克創始人林雙德,率先將引進3D技術列入日程表。“利用3D技術,能有效解決研發時的模具費用及時效問題。”林雙德對解釋,按照傳統研發模式,僅做一個磨具就至少要一個月時間,而且磨具的成本最少也要幾千塊。此外,磨具開發后,最終10個里面可能有三個無法接到訂單,而這些扔掉的磨具浪費了較大成本。
同樣,都市麗人也在依靠IBM的智慧商務排班系統來提升管理效益。何軍透露,這個排班系統旨在解決業務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何合理配置門店員工的問題,比如系統會根據店鋪銷售的高峰和低峰,根據店鋪每一個時間點的差異,對這一天員工的排班做排比,然后將好的銷售員安排在門店銷售的高峰時段,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效率。據悉,該系統上線一年,在部分門店推廣后,都市麗人的總體人力成本下降了0 .5%。
不過,記者留意到,與這兩家公司不同,為提高供應鏈效率,更多的企業會將著眼點放在如何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上。
“未來服裝行業每個環節都要做自己專業的事,比如做織布的、牛仔服的、成衣加工等不同環節,不同供應商只要做好自己的專業環節就行。比如以前管理供貨商要幾十個人,現在只需要幾個人。”在這種管理思維背后,卡賓轉變了對供貨商的監管緯度:質量不應僅僅靠工廠的監控,而更多要考慮消費者的反饋。
“如果某些衣服出現退貨,退貨率會記錄在卡賓對這家供貨商的評估體系中,如果退貨率超過我們設定的底線,供應商要按吊牌價對企業進行補償。”吳少強指出,這樣的一種管理體系和管理思維下,供貨商會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和損害自己的利益聯系起來,自然會把生產做好。
同樣,對于專業化分工在提升企業效率上,茵曼供應鏈中心負責人云海也深有感觸。“比如倉儲,之前我們都是自己在管理,但后來發現自己管理很累,還總是發錯貨。”云海對記者表示,現在茵曼交給了第三方專業物流,一方面他們再也不用操心倉庫,另一方面能騰出更多精力用于IT智能化管理倉庫,不僅實現高效,而且降低了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