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在政策的推動下逐漸走向高峰
2010年起,電商開始蓬勃發展,到了2015年年初,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后,各行各業便紛紛開啟電商模式,電商在政策的推動下逐漸走向高峰。”
隨著電商不斷的發展,問題也接踵而來,最先受沖擊的便是實體市場。其直接和間接地導致實體店出現倒閉潮,而作為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的紡織業更是哀聲一片,特別是家紡和服裝兩個分支只能用“尸橫遍野”來形容。雖然實體市場經歷上千年的演變,擁有深厚的底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電商已經隱隱有超過實體的勢頭,甚至有取代的跡象。
如果細心觀察,其實不難發現許多電商其實都慢慢往實體方向發展,BAT三大巨頭或多或少的都在轉移,在近幾年也投資了許多實體產業,如騰訊注資華南城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而且還有一個重點,特別是在中國市場,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觀念,買東西一定要看到實體,價格越高就越要看實體,畢竟中國的消費市場在政策上有許多地方沒有完善,不像美國,有一套較為完善的消費機制,而中國在這塊法律嚴重缺失,維權成本過高,使得電商一直無法得到良好的發展,導致行業與實體分庭抗禮,甚至會出現只要實體有新的模式支持,電商就面臨被“抹殺”的局面。
最早有電商的美國,實體店與電商店已經對半平分,而日本與韓國的電商更是全面超過實體,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而中國,在“雙十一”這個人造節日里就不難看出,電商模式也逐漸成為主流的消費模式,以家紡和服裝為例,其電商上一個月的業績,就可以抵得過一年的實體店業績,且并不包括“雙十一”,因為“雙十一”一天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全年的銷售額。可想而知實體對于電商為何如此恐懼。
但是電商真的會對實體“趕盡殺絕”嗎?其實不會,因為這只是兩種銷售渠道,不會出現誰取代誰,很多從事互聯網和實體的企業都表明電商和實體不是敵對關系,兩者是可以共同發展,共同生存,所以就出現了O2O模式。很多紡織企業也都開始實行實體與電商相結合的O2O模式。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電商讓實體受到威脅,其實,電商也害怕實體的反擊,畢竟實體有著電商無可取代的優勢,所以才會出現O2O模式。就如同現在是智能機的天下,有看見誰在用大哥大嗎?
小編總結:電商的優勢是實體無可比擬,但是實體也有著電商沒有的天資,但這只是兩種消費模式而已,不排除未來或許有更高級的消費模式出現從而取代這兩類模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電商和實體兩者都畏懼對方,O2O是最好的結局,互相合作總好過互相廝殺。畢竟都是從商,利益為上才是王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