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冬季運動領域發力 加碼冰雪運動拯救業績
宣告回歸戶外運動主業之后,探路者期望在冰雪行業有所作為。
近日,國內戶外用品行業第一股探路者舉行分析師會議,考慮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影響,公司將對冬季運動核心品類進行重點布局,包括高山線、雪線、徒步越野線等產品線。
探路者表示,將加強對滑雪服、滑雪褲等品類自主設計推廣,防風、防水、抗寒等新科技首先運用于高山線產品,公司投資的行知探索在國內越野徒步領域具備優勢,將作為基礎布局。
除了加強自主研發之外,針對滑雪產品線,探路者會考慮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與其它公司進行日常研發和設計等合作,整合外部資源。
繼2017年遭遇上市以來首次虧損之后,探路者的2018年成績單依然不好看——公司營收同比下滑33.91%至20.05億元,虧損擴大至1.82億元,而上一年虧損額為8485萬元。
2015年,無限風光的探路者曾實現營業收入38.08億元,達到歷史高點。如今,時隔三年,營收額幾乎“腰斬”至20.05億元。
對于營收下滑,探路者表示,由于戰略優化旅行服務業務結構,主動調整縮減利潤率較低的國際機票等業務規模,使得旅行服務收入大幅減少。
與此同時,非戶外主業的其它業務經營虧損,以及2018年度計提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累計金額將在2億元以上,導致2018年業績出現虧損。
但探路者強調,在戶外用品行業發展整體減緩的背景下,公司戶外用品主業的經營發展情況基本保持穩健,報告期實現營收13.39億元,產品競爭力和運營管理質量持續提升。
如今,在回歸戶外主業的策略下,探路者盯上近年市場熱度高漲的冰雪產業,以此進一步擴張主營業務。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國內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業界對于中國市場預期感到樂觀。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冰雪運動進入大眾視野,不少運動品牌在這一領域發力。
以本土頭號品牌安踏為例,2016年,該品牌斥資1.5億元獲得迪桑特(Descente)在中國的獨家經營權,進行其所有類別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迪桑特是一家來自于日本的運動服裝品牌,以滑雪等冬季運動產品線為主。
2019年2月,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財報會上表示,迪桑特在2018年完成“從無到有”的全線布局,其銷售額增長超過200%。但由于基數較小,因此高增速的可借鑒意義不大。
安踏對迪桑特的期望是,借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時機,真正地釋放市場潛力,“迪桑特預期將從2019年開始取得好表現,排除組建團隊等時間,迪桑特目前的發展速度符合兩年內實現盈利的預期。”
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全國各地建成雪場800多個,直接參與冰雪運動的有5000萬人,帶動1.5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最近的全國兩會上,中國冰雪產業成為熱議的話題。不少代表提出,應降低冰雪運動成本,提高普通大眾和企業的參與熱情。
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楊揚表示,“現如今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熱情很高,通過我自己的感受,冰雪運動成本還是非常高,如何降低成本,讓百姓玩得起,讓企業有熱情去做,是現在的當務之急。”
全國人大代表兼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則坦言,雖然近年來冰雪運動參與熱潮興起,但受到發展時間短、運動普及度不高、地理環境限制等影響,中國冰雪產業的有效供給和需求擴大面臨瓶頸,消費處于低水平。
據悉,目前全國滑雪者超過1330萬人,但其中超過75%為一次性體驗者,冰雪場地供給及運動參與內容供給存在缺口,青少年運動人口培育面臨挑戰。
除此之外,在中國運動用品行業,冰雪產業自主品牌較少,核心競爭力不足。這樣的開放性競爭格局,對于探路者等眾多入局的品牌而言是機會,也是巨大的挑戰。
來源:界面 作者:羅盈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