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暴漲5.71%破3300點 A股“牛市”來了?
牛市氛圍下,整個市場都為之興奮。
7月6日,市場大幅上漲。截至當日收盤,上證指數報3332.88點,收漲5.71%,創下5年來最大日漲幅;深證成指報12941.72點,收漲4.09%,創業板指報2529.49點,收漲2.72%。
而截至7月6日,上證指數自6月30日起已連續五個交易日表現為上漲。其中7月以來,上證指數漲幅已超11%。
7月6日兩市成交額也突破了1.5萬億,創下5年新高。
市場快速上漲,讓“牛市”這個話題的討論熱度空前高漲。7月6日,不少機構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都對牛市展現出了非常大的熱情。
“今天大幅放量以大陽線突破2019年4月份的高點3288點,高點抬高,上證指數從最低點2440以來已經上漲了30%,可以說今天極具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本輪牛市正式確立。”7月6日,丹陽投資董事長康水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牛市來了?
從7月6日早間起,市場的熱情幾乎就呈現滿溢狀態。
不僅是券商交易軟件出現卡頓甚至宕機,就連當日開售的新基金也被投資者“瘋搶”而不得不宣布提前結束募集。
7月6日一早,匯添富基金就公告稱,當日開始發售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提前結束募集。隨后在中午,匯添富基金又稱因認購踴躍,為控制基金合理規模,已請各代銷機構于當日13時停止認購。
熱情推動了市場進一步走高。7月6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全部表現為收漲,其中銀行、非銀金融領漲全部行業板塊。
具體到個股來看,銀行板塊中鄭州銀行、青島銀行、張家港行等超過20只個股均漲停,就連當日漲幅最低的交通銀行,7月6日收漲5.98%,漲幅也超過了上證指數漲幅。
除此之外,券商板塊也延續了前幾天的趨勢持續爆發。整個非銀金融行業在7月6日漲幅達到8.95%,其中包括太平洋、東方證券、國信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均漲停。
“今天整個市場呈現普漲,其中金融、周期領頭。”7月6日,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受訪表示,“國內疫情受控,經濟逐漸恢復常態,貨幣環境較佳,通脹可控,外部擾動近期偏少,是當前市場變化的背景。盈利恢復是當前周期等低估值板塊具備修復的基礎,該修復仍有一定的空間。市場持續的上漲也帶來了一定的賺錢效應,市場交易熱度趨于上升并在近期轉移到了權重股市場,這是估值修復時較為正常的情況。”
嘉實基金方面亦表示,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低估值補漲、流動性寬松、經濟逐步向好等因素都是7月6日市場快速上漲的核心原因。
“今天市場以放量大漲宣告著牛市的開啟。從技術上看,從年內低點至今日收盤漲幅已經超過20%,可以稱為‘技術性牛市’。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今日成交額創出5年新高,收盤也一舉突破了2019年4月的3288點位,構成了放量突破底部區間的技術形態。”7月6日,云一資產董事長張子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低估值”補漲?
從市場反饋來看,“低估值補漲”,成了近期市場上一個走勢特征。
“當下中小成長與大盤藍籌估值的嚴重分化,是此輪低估值板塊上漲的基礎。”嘉實基金研究認為,“同時,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增量資金進入是市場快速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譬如進入7月以來市場交易量明顯放大,機構北向資金流入也明顯加大。此外,隨著大盤藍籌的補漲以及中報披露高峰漸近,基本面的驗證或將對周期、藍籌造成約束,而成長類景氣度較高,有望繼續。”
而在具有成長潛力的方向上,嘉實基金成長投資策略組投資總監歸凱認為,具有未來成長想象力的機會主要集中在大健康、大消費、科技、先進制造四大方向。
不過康水躍則表示,“這輪行情可以稱為普漲,而不能單獨稱為低估值補漲。因為成長型科技股漲勢也是相當喜人的,而高成長性的公司通常不會太便宜。”
具體到針對當前市場的配置來說,康水躍指出,“隨著估值水平的抬升,會在找不到合適的成長型科技股的情況下,逐步加大對低估值板塊的配置。此前已經配置了較大倉位的成長型科技股,也享受到了本輪上行帶來的收益,近期會密切關注金融板塊及周期板塊的表現,并逐步加大對這兩個行業的配置。”
“目前主要的持倉板塊是消費和科技,上半年消費的走勢極為強勢,下半年則可能受到前期漲幅過大而表現得較為克制,但有業績增長的科技龍頭股在下半年仍然會受到市場的追捧,而且創業板注冊制和交易制度的改革也有望提升創業板的投資情緒。”張子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場情緒不斷沖高,但能否持續維持,依舊是需要關注的風險點。
“需要注意的是,在當前的宏觀和金融環境下,不宜將市場熱度的上升作為市場進一步上漲的關鍵理由。”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認為。
“短期上,市場成交量是否還能持續放量,或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是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同時,市場已略有過度亢奮之嫌,監管層面后期會否有適當降溫,也需要引起一定重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入,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方向的逐步切換,無疑已是明確且漸入人心的重大政策方向。但在這個過程中,適當抑制過度的非理性投資行為,避免2014-2016年股市異常波動及其后遺癥再次發生,確保正確方向不至于受到較大干擾,應也是關注重點。”金鷹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經理楊剛受訪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