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境生物簽百億海外權益轉讓大單 中國生物醫藥或迎“寒武紀”時代
近日,天境生物和艾伯維共同宣布,雙方就由天境生物自主研發、用于治療多種癌癥的創新型CD47單克隆抗體lemzoparlimab(TJC4)的開發和商業化建立廣泛的全球戰略合作關系,天境生物可獲得最高可達1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8.97億元)的里程碑付款,與艾伯維的合作潛在總金額接近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4.95億元),刷新中國創新藥企產品權益轉讓紀錄。
天境生物創始人、名譽主席兼董事臧敬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很多生物醫藥公司的創新藥會選擇與大公司進行聯合開發與商業合作,這樣能夠更有利于加速創新藥的落地。后續天境生物及艾伯維或將擴大合作,共同開發其他聯合治療方案。
據了解,隨著我國近年來生物醫藥的發展,很多創新藥走出國門,向國外大公司進行授權戰略合作。一位咨詢公司生命科學與制藥事業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未來,隨著中國和全球的融合度不斷增強,國內藥企參與全球競爭的模式也將會變得越來越多元,中國生物醫藥也將走向快速發展的通道。
此前,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在2020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會上指出,中國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正處在一個技術和產品創新爆發的“寒武紀”時代。
推進全球商業化發展
CD47是一種廣泛表達于多種癌細胞表面的糖蛋白,通過與腫瘤吞噬細胞表面SIRPα連接釋放“不要吃我”信號,阻止巨噬細胞吞噬作用。CD47的阻斷已被公認為是破壞癌細胞逃避被檢測和攻擊的最具開發前景的方法之一,也被行業認為是繼PD-1/PD-L1之后,腫瘤免疫領域的下一個重要靶點,已成為全球研發和交易熱點。
不過,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針對CD47這一靶點的產品獲批上市,因為CD47抗體在攻擊腫瘤細胞的同時,會與正常的紅細胞結合從而引起血液學副作用,如嚴重貧血等,這使得CD47抗體作為癌癥治療手段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受到阻礙,但仍有超20家公司正開發針對此靶點的產品。
臧敬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說,目前lemzoparlimab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了其差異化的優勢,從設計初就考慮如何避免抗體引起的血液方面的副作用,它只是輕微地與紅細胞結合,而其他大部分CD47抗體基本上都會和紅細胞發生很強的結合。
據了解,此次天境生物與艾伯維也將共同探索lemzoparlimab同艾伯維venetoclax在治療AML(急性髓系白血病)和MDS(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上的協同作用。
這實際上也是天境生物選擇與艾伯維合作的原因之一。臧敬五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艾伯維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有很強的經驗,包括如何設計臨床方案,怎樣通過臨床驗證創新產品的安全性、療效性等,同時通過合作也有助于天境生物工藝、生產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們在跟艾伯維合作全球權益的同時,還能夠繼續保有在中國所有的權利,我們希望在中國能把整個創新藥的產品一直推到上市。”
事實上,除了天境生物與大公司進行這種合作外,還包括百濟神州等國內生物醫藥企業也在采取這種方式來推進全球商業化發展。
在臧敬五看來,國內生物企業目前這種模式屬于階段性的,因為中國整個創新藥的行業也是在快速地發展,后續經歷一段時間后也會銜接到全球銷售。“這種商業模式不僅是中國生物制藥公司在應用,美國生物制藥公司也不是都具備銷售能力,因為銷售還是大公司的強項,所以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公司大家還是選擇跟大公司合作,能夠把這些創新藥的產品商業價值最大化。”
生物醫藥“寒武紀”時代
據介紹,天境生物的策略就是將自主研發創新的項目直接在美國做完臨床以后,證明這些創新分子的創新性、安全性及部分療效,然后采取與大公司合作的方式,一起推向全球上市。
與此同時,天境生物還發布了融資消息,稱已與由機構投資者組成的財團簽署最終認購協議,將會通過私募配售(“PIPE”)的方式融資約4.18 億美元,相當于每股配售價格33美元。
PIPE是全球生物科技領域常見的融資形式,融資效率和確定性高。此次投資者財團由高瓴資本牽頭,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作為重要投資人,另外還包括奧博資本、清池資本等。
據了解,天境生物計劃將此次融資所得資金用于推進創新藥管線研發及全球臨床試驗,以及拓展在中國的商業化能力。
上述兩個消息同時宣布,天境生物首席財務官朱杰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說,其中有一定關聯性,從戰略上來說都是對天境生物的研發能力,包括追求全球競爭力、做創新藥的能力、未來對股東創造更好價值能力的肯定。“我們跟艾伯維全球授權的交易與合作,應該是有史以來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最大的跨國對外授權的戰略合作。”
實際上,除了天境生物外,此前百濟神州也將自己研發的新藥向新基對外授權,還有傳奇生物也將CAR—T向強生授權,就在不久前信達生物也就PD1完成了與禮來的授權,將中國創新藥輸出給全球。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迅速,政府也多次出臺強有力政策,從多個維度鼓勵創新產業發展,加快注冊上市流程等。在此背景下,我國醫藥格局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不斷涌現出一批批國產創新藥。如2019年12月20日,石藥集團高血壓藥玄寧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通過,成為中國本土企業首個獲得美國完全批準的創新藥。
“從目前看來,中國制藥出海,無論是中藥、仿制藥,還是創新藥,企業在摸索和熟悉海外市場的法規和標準中均在逐漸獲得成功。未來,隨著中國和全球的融合度不斷增強,國內藥企參與全球競爭的模式也將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包括像天境生物這樣將項目的海外開發權益許可授予海外公司與其聯合開拓國際市場,還有其他對國外創新藥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等。”前述咨詢公司生命科學與制藥事業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
在張磊看來,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之所以將有這樣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為推動創新藥物的引進、研發和保護,國家在臨床試驗、新藥審批、新藥研發等方面推出鼓勵政策;其次,大批生物化學科學家回國創業,給中國帶來高端技術、知識和人才紅利;最后,我國生物制藥領域吸納資金的能力在去年達到世界第一,將在創新型、長期資本的扶持下走得更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