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常態化下的跨國藥企中國變局
“在集采背景下,中國醫藥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跨國藥企專利過期藥要再拿到‘豪華版’價格已經不現實。隨之而來的是,各跨國藥企對在中國戰略、經營策略等調整。”近日,益普生總經理陳家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經歷幾輪集采后,原研過期藥降價的方向非常明確,這也對在中國的跨國藥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家第三批集采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跨國藥企大多棄標就是其中一個縮影,還包括目前跨國藥企高管層的不斷變動等。
陳家麟指出,在這個大的背景下,跨國藥企也在不斷思考,各自的應對策略也在形成中。“跨國藥企大部分成熟產品未來的重心在集采外市場,包括零售藥店、基層市場等,再就是創新藥的布局,包括益普生在內的一些企業也都在走這樣的路徑。”
相較于在第三批國家集采中的“沉寂”,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卻是動作不斷。如不久前,益普生與百洋醫藥及上藥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拓中國市場、服務基層和零售渠道;拜耳宣布啟動處方藥北京工廠產能提升項目,賽諾菲、諾華、拜耳、武田等跨國藥企在華發布最新藥品或產品。
集采之變
2016年,某大型跨國藥企中國區總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專利懸崖已經出現,但他們不會主動降價,因為中國沒有一批高質量的仿制藥出現。在后續的幾年中,一些專利過期原研藥在中國市場仍保持高增長,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但隨著中國推出一致性評價、國家集采等新政后,跨國藥企原研專利過期藥降價已成為常態,而且降幅也比較大,如原研藥拜耳拜唐蘋直接降價91%,以0.18元/50mg的最低價中標;另外,多款未進入“4+7”集采名單的品種也受集采影響大幅降價,如羅氏/中外制藥的托珠單抗注射液在江蘇、陜西等省份降價比例高達57%。
從三次國家集采的經歷看,第一輪跨國藥企屬于觀望狀態;在第二輪后,一些外資藥企調整明顯,開始以低姿態參與到招采擴面中,加大降價幅度。據不完全統計,第二輪帶量采購有十幾家跨國藥企參與,其中6家外企表現優異,7個品種入圍。但在第三輪國家集采中,大部分跨國藥企棄標。
陳家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經歷三輪國家集采后,跨國藥企對中國醫藥發展政策也清晰了,同時開始改變原研藥的經營戰略。“很多跨國藥企都已經明確,在中國院內市場專利過期原研藥要拿到‘豪華版’價格是不可能的,需要思考中標后,如何平衡院內外市場價格;落標后,應該如何調整等。”
“集采對中標品種來說有正面也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包括跨國藥企在內的藥企都會多方考量。如有公司在第一批集采中中標,但第二輪未中,這對企業來說負面效果極其厲害。因為價格聯動原因,他們用醫院集采的地板價去做零售壓力很大,后續未中標了零售價格也無法再抬回去。” 陳家麟表示。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生產線也存在很大的風險,第一年很多跨國藥企很慎重,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第一次中標了,擴大生產線,但第二年若失標了,此前的投入將歸零。即便是為期三年的合同,對于一條生產線來說也是存在風險的。
實際上,一些已中標企業品種營收下降,也是讓跨國藥企放棄集采市場的一個原因。
如賽諾菲在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財報指出,在中國市場,受氯吡格雷、厄貝沙坦/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等產品大幅降價進入帶量采購影響,一季度賽諾菲中國整體收入為6.8億歐元,下滑了14.4個百分點。其中,氯吡格雷下滑53.5%,厄貝沙坦/厄貝沙坦氫氯噻嗪下滑了32.7%。
拜耳在8月4日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集團銷售額為100.54億歐元,同比下降2.5%。報告指出,二季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和集采政策帶來的影響,其中國家集采中標產品阿卡波糖銷售額出現了急劇下降,二季度僅為4000萬歐元,而去年同期則為1.55億歐元。而從2020年上半年來看,阿卡波糖銷售額為1.56億歐元,同比下降54.4%。
與此同時,集采給包括跨國藥企在內的企業帶來的另一大影響是高管離職潮起。2020年至今,已經有諾華、吉利德、GE醫療、拜耳、BMS、默沙東等多家跨國藥企高管宣布辭職。
一位跨國藥企中國區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仿制藥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倒逼跨國藥企謀求業務轉型,積極尋找院外市場合作的機會,并同時專注于新藥的研發創新。在此背景下,必將帶來因為業務發展而做出的一系列人事調整,也引發中國醫藥行業的人事大調整。
戰略之變
實際上,在經歷三次國家集采后,跨國藥企已經對帶量采購等中國醫藥政策導向有清晰的認識,也在進行思考與調整。
如輝瑞在集采落標后,就已經做了相關戰略的重新分析,做了一個“一品雙規三劑型”的策略,幫助醫院建立合理用藥目錄,建議其保留一個國家集采品種,再保留一個原研藥品種。一方面保證醫療機構能完成國家集采的任務,另一方面,在國家集采的藥品供應不上,或者高端患者有原研藥的需求時,自己的品種可以補上患者需求。
“更多的企業也在關注集采外的市場。”陳家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些院內市場的份額通過集采外的市場補上。
陳家麟指出,隨著帶量采購政策的持續推進,醫藥企業普遍意識到院內外市場正在發生變革,過去醫院作為藥品銷售的主渠道,而在集采之后,醫院作為藥品銷售主要渠道的功能在弱化,更多的藥品銷售的實現可能需要通過零售渠道完成。
如益普生思密達(蒙脫石散)原來在院內市場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家集采的到來,益普生會加大對零售等市場的投入,但院內市場仍有23%的市場份額,而院外零售市場比如大連鎖藥店復合增長率也達37%,總體零售也有60%市場份額。
“這可能與這產品的屬性有關,其價格敏感性并不高,所以在零售有更好的表現,患者及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認知、認可度比較高,所以可以彌補院內市場的損失。”陳家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說。
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也指出,面對市場環境變化,對跨國企業及國內主流醫藥企業而言,都將面臨巨大挑戰,如何將企業原有的營銷能力從醫院市場轉移到零售市場,形成良性布局,值得企業深思。此外,企業還需要不斷增強抵御成本競爭壓力的實力,實現與外部的資源合作,優化人力成本,釋放出最大的產品價值。
目前,很多跨國藥企也紛紛將目光轉向集采外的零售、基層、互聯網等市場。
陳家麟指出,當下,跨國藥企需要改變思路,積極尋找更多業務拓展的路徑。
例如,阿斯利康已經在為升級成“平臺型”企業進行試水,目前已經在近10個疾病領域開始不斷跟行業各種合作伙伴研發整體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在中藥領域做了嘗試,與綠葉制藥集團簽署協議,獲得其血脂康膠囊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推廣權。
據了解,未來,益普生將有更多樣的形式與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公司還計劃加速引進總部的新產品,不斷提升經典品牌的品牌價值。“后續我們會將思密達一個新劑型引進中國,同時也可能會與本土公司的產品做一些合作,甚至不僅僅是藥品,也可能會延伸到保健食品。因為思密達已經深耕零售市場多年,所以未來我們也將利用零售能力來經營這些產品。”
陳家麟還表示,在數字化方面,益普生將在布局零售的同時,也會布局電商渠道,面對新型業態的出現,以及更好地服務患者,企業希望與醫生攜手,通過電子平臺更好地管理很多患者,在電子平臺讓患者在大醫院就診后,回到當地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服務和獲益。
《2019年度中國醫藥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服務熱度上漲,預計2020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將逼近2000億元大關,達1876.4億元,增長94.58%。
另外,陳家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目前跨國藥企除了積極布局集采外市場,也更加注重創新的發展,加快創新藥的引進等。“在未來的3-5年會盡力將更多治療罕見病甚至極罕見病的創新產品更快地引進中國。此前,益普生罕見病肢端肥大癥治療藥物醋酸蘭瑞肽緩釋注射液(預充式)已經正式獲批。”
此外,諾華、拜耳等創新藥布局步伐也在加快。
如8月25日,諾華新一代多發性硬化口服創新藥萬立能?(通用名:西尼莫德)在全國開出首張處方;8月27日,拜耳公司宣布多菲戈?(氯化鐳[223Ra]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伴癥狀性骨轉移且無已知內臟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8月28日,武田中國宣布,旗下創新藥物瑞普佳?(阿加糖酶α注射用濃溶液)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用于確診為法布雷病(α-半乳糖苷酶A缺乏癥)患者的長期酶替代治療。(編輯:徐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