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滬”畫廊新勢力 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開幕
5月29日,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 Shanghai)正式進駐上海四川中路133號百年歷史建筑,以“百年浪漫”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又一顆畫廊新星落戶上海外灘。
5月29日,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 Shanghai)正式進駐上海四川中路133號百年歷史建筑,以“百年浪漫”系列活動揭開序幕。首展帶來瑞士藝術家西瑞·菲茲(Thierry Feuz)的上海、臺北雙城個展——“Neo-Baroque 血液里的浪漫”,這也是西瑞·菲茲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展覽。“空降”藝術機構密集、人才濟濟的上海灘,這個年輕的畫廊該如何一“騎”當先?Bluerider ART的創始人王薇薇(Elsa Wang)日前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揭開了這個來自臺北的年輕畫廊的神秘面紗。
未完成的藝術家夢
聊起與藝術的緣起,王薇薇說自己從小就十分喜愛舞蹈和音樂,追求藝術的夢想早在年少的她心中埋下了種子。參加工作后,她一直在從事科技創業方面的工作,但等到她創業的公司上市穩定后,便毅然抽身繼續追求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上專業的攝影課、輾轉辦展、出版攝影書,盡管辛苦,但她依然執著地想成為專業藝術家。有一天,她在美國的美術館里看到了前衛藝術家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作品,通過那張畫,她仿佛感覺到藝術家跨越時空在跟她對話。她突然意識到:“要做專業的藝術家,‘好’是不夠的,必須要做到‘卓越’。我自己可能做不到,但我可以把看到的好的藝術家推薦給大家!”于是,她放棄了追求成為藝術家,轉而選擇去經營“畫廊”——一項理性跟感性結合的事業,開始了人生的二次創業。
2013年,藍騎士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在臺北創立。畫廊以一百多年前康丁斯基與幾位代表藝術家發起的藝術團體Der Blaue Reiter(藍騎士)來命名。當年,這些藝術家以不同的風格形式,共同表現“心靈為上”的主張。王薇薇解釋道,Blue代表心靈,rider是捍衛騎士,畫廊希望藝術是豐富心靈、反映當下時代最真實的聲音,并將“捍衛心靈的騎士”作為堅持不變的信念。
此次上海空間的設立,是畫廊邁向八周年的全新里程碑。早在王薇薇還在科技公司任職時,她就已經多次到上海出差和工作,見證著這個地方的飛速發展。隨著對當地人生活、文化的了解逐漸深入,她發現上海精致的人文氛圍與她想籌辦的畫廊氣質十分契合,因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上海作為新空間的落點。聊起上海四川中路133號的選址,王薇薇帶點興奮地說:“我第一次走進去時就覺得跟它很有緣分了。”這座古老的建筑前身為英國卜內門洋行,于1922年落成,外觀為英國新古典主義仿歐洲文藝復興風格,其挑高與雕刻天花、門框等裝飾深受巴洛克建筑風格影響。“我覺得當代前衛的作品在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里面呈現和對比蠻有意思的。”王薇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進入一個與現實社會有距離的空間去看藝術品,觀眾出來后能感受到更多。”
精準定位,精致經營
對于新設立的上海空間,王薇薇心里有著理科般的精確定位。
在藝術品的甄選上,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將延續臺北空間的偏好,著重代理歐美當代藝術家;而目標市場,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戶。“在七八年前畫廊在臺北剛要成立,中國臺灣當地有很多已經做了二三十年的畫廊,好的東方藝術家都被他們代理了,所以作為一個新畫廊沒什么競爭優勢。”王薇薇對記者表示:“那個時候幾乎沒有人代理歐美當代藝術家,所以我們就從歐美當代開始。”藍騎士代理的歐美當代藝術家大多在50歲以上,風格成熟,但是在創作語言的表達和媒材選擇上又各有特殊之處。當然,畫廊同時也代理著少數非常有才華的年輕藝術家,但占比大約為28%左右,不足三分之一。王薇薇還提到,在過去的一兩年,藍騎士藝術空間正逐漸把目光投向中國國內,代理了幾位作品風格突出的中國藝術家。比如,來自中國香港的年輕藝術家張惠文,她用年輕人的當代眼光創作出保護動物題材的新工筆作品;而畢業于中央美院的資深藝術家曹吉岡則以坦培拉山水畫出名,去年畫廊為其做的首展也非常成功。
自然地,代理西方的藝術品,面向的市場主要就是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客人。而在價位方面,大部分作品定價在10萬元人民幣到100萬元人民幣之間,屬于一般中高收入家庭可以接受的價位。王薇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設立這個價位范疇是因為她希望畫廊不完全是一個專為金字塔尖人群服務的空間。“秉持‘藝術豐富美好生活’的信念,我希望吸引的群體大都是能以喜歡藝術、喜歡收藏為出發點的客人。”
在大大小小藝術機構“群雄競逐”的上海灘,如何擺脫同質化,做出特色和亮點?王薇薇認為,從選品、策展到公共教育,每一個經營環節都要經過精心的考量。在藝術家和作品的選擇上,她和團隊會經過深思熟慮的比較,找到具有獨特性、藝術家生命經歷較完整、對市場有貢獻的藝術家的作品來呈現。同時還會考慮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是否在市場上被過多地人為炒作,保證作品風格、質量、價格的合理一致,因為“選品是畫廊的生命”。其次,“精致布展”和“藝術公共教育”也是王薇薇十分重視的環節。由于畫廊采取的是代理藝術家長期推廣模式,因此每次布展前他們都會花大量時間與藝術家溝通,理解他的作品內容、個人特色,再協助補充資料全面地呈現。王薇薇說:“(布展)并非只是看到的掛在墻上的東西,學術性、觀賞舒適性、美學、空間比例方面,都是我們很注重的。”據介紹,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開幕后,一系列專業的藝術活動將陸續推出,包括定期深度導覽活動“Bluerider WALKER”、頂尖行家品味美學講座“Bluerider Insider”、藝術知識分享活動“Bluerider KNOW-HOW”,獨立制作的全網絡節目“Bluerider ChatChat”、云端頻道“BlueriderSky”,還會邀請國際藝術家于畫廊外大型空間進行現場創作,呈現打破既有觀展模式的特展。
喚醒美好瞬間的記憶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于這個年輕的畫廊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沖擊。不僅原定的上海藝術空間開幕時間被迫延遲,甚至其他計劃好的展覽也因為歐美藝術家的缺席而要緊急轉為線上直播來完成。王薇薇說:“這中間的器材設備籌備、不同地方的系統也不太一樣,為了做跨境的直播,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但曾經在科技企業工作的履歷,也讓王薇薇在許多畫廊推出AR、VR等用技術轉換藝術品的當下,多了一份辯證的思考。她說:“藝術作品,除非本身是藝術家的電子創作,否則如果是傳統技法創作的油畫、雕塑品等,都會有‘手’的痕跡。這個要轉化成AR、VR會有技術上的困難。作品用科技方式轉化、成像,再到觀者的眼前,中間有沒有失真?臨場感或心靈的感受有沒有辦法完全呈現?人類的眼睛和瞳孔是很精細的,科技的手法能否還原真實,雖然目前存疑,但我認為未來的科技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去年大型的藝博會等國際交流活動被紛紛取消,這對很多主要收入來源于藝博會的畫廊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但由于藍騎士藝術空間的主要收入來源于自身運營,因此并未受到太大影響,反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籌辦更多的藝術家展覽。王薇薇對記者表示:“當面對國際交流停止的時候,本土市場的需求還在,外來的競爭少了,反而能把我們本地的市場激活起來。”
在畫廊經營之外,同為收藏家的王薇薇對藝術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想得很清楚。她說:“藝術是人做的,最終也是人收藏,他們之間怎么產生感應?我覺得很關鍵的事情是:用當代藝術反映當下時代最真實的生命,讓真實的聲音跨越時間和地域,使得觀看的人感受到真、善、美。”而上海空間首展選擇了瑞士藝術家西瑞·菲茲的作品,也正是這個原因。
1968年出生的西瑞·菲茲,關心人類“存在”的意義,通過多種混合技法和艷麗奪目的色彩,描繪自然中的花朵與生物,借此喚醒每個人生命經驗中美好記憶的永恒瞬間。“西瑞·菲茲的作品本身會帶給人一種療愈和正能量。我跟他也相處了好幾次,他一個50多歲的人,依然可以用赤子之心在看這個世界,浪漫的基因就在他的血液里。”據王薇薇介紹,藝術家有一幅名為《Silent Winds Oasis(微風綠洲)》的作品,說的是小時候他在鄉村跟爺爺躺在小山丘上,兩人聊著天,突然間一陣風吹來,所有山坡上的花、小生物就飛到空中。那一瞬間他記憶非常深刻,所以他就把記憶畫了下來。王薇薇解釋道:“表面上是畫花,但是仔細看又是花非花。西瑞·菲茲不是畫一幅畫,而是畫下了美好的瞬間。美好的瞬間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有時候我們忘記了。我想這就是我個人選擇他在首展的原因——喚醒我們對美好瞬間的珍惜,對生命的珍惜。”
(編輯:洪曉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