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秒量腳定制一雙鞋 天創時尚國內首條智能生產線
人在路上,沒有什么比一雙合腳的鞋更能提供幫助。27年來,南沙本土上市企業——天創時尚就是在實現這一件事,為每一位女性做一雙兼顧時尚和舒適的定制化女鞋。
8月7日,天創獨創的國內首條智能化生產線正式投產,將生產效率提升40%的同時,節省了近一半的手工勞動。更重要的是 ,智能化生產線的出現讓定制化女鞋的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天創平均每月制造出一百雙純定制女鞋。消費者只要站上量腳機器人,激光就能把兩只腳的所有數據在30秒內采集完成。然后再挑選喜歡的料子、款式、裝飾細節,消費者就可以擁有一雙天下獨一無二的鞋子。天創創始人梁耀華估計,到今年底,每個月定制女鞋的數量可以達到300雙。
現場:22秒做好一雙鞋
一張上好歐洲牛皮攤開在桌上,電腦根據當天安排的生產計劃鞋型開始畫圖,一個鞋面緊挨著一個鞋面在屏幕上顯示,有些邊緣直接重合,連縫隙都沒有。機器臂在電腦的指揮下,開始沿著線切開牛皮。記者在現場看到,機器臂十分穩定,剪出來的鞋面嚴絲合縫,毫無錯誤。“這就是我們做鞋的第一步,叫做開料。這個環節按照舊生產線的話,需要9個工人,而且由于人工不可能像機器一樣精準,所以牛皮的浪費程度也比較高。現在智能化后剪剩下的邊角料就變少了。”生產線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開料后是一條環形流水線,資深工人在流水線兩旁做面料和針線,做好一雙鞋的面料后,他們把筐子放上流水線,就會響起鬧鐘。電腦就會自動給他們配送下一個物料筐。做完面料后的鞋子就有了雛形,工人會根據碼數和腳型給它們穿上鞋楦。
“鞋楦是鞋的靈魂。”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一雙鞋舒不舒服,在做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鞋楦的合理與契合度。“我們的鞋楦是通過大數據庫配比生成的,大概每年新增200萬條數據,使得鞋楦更加多樣化,符合更多人的腳型舒適度。”
穿上鞋楦后的鞋子開始由機器臂“花式”刷膠和打磨。“這兩個步驟既決定了鞋的舒適度,也決定壽命,由機器人來做質量更穩定。”負責人如此表示。最后,經過鞋底處理和消毒,一雙市場價值800元以上的冬季女靴就可以裝盒售賣了。該負責人表示,調試完成后,整條生產線的效率可提升40%以上,22秒就能做出一雙鞋。
上市:“不會天天盯著股價”
天創時尚創始人梁耀華告訴記者,這條智能生產線投資了2000萬元,由天創獨創,大部分關鍵機器和零件從古老的做鞋大國意大利采購而來。
“我們為什么要做這筆投資?”梁耀華表示,現在很多企業不愿意讓利去做這么大的生產線升級,但是天創就是要做很多人不愿意做的事,“我們要提前干,這就是天創創新的DNA,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轉型升級。”
記者在天創看到,五個品牌之一的展臺,有一個定制腳型測量儀。站上去只要30秒時間,就能夠詳細了解左右腳是羅馬腳還是埃及腳、腳長、腳寬等。現場還有蛇皮、磨砂、真皮等各種各樣的皮具,高跟鞋的跟部也可以由消費者來決定。最后再加上蝴蝶、綁帶、皮扣等喜愛的款式,全世界獨一無二、專屬一人的女鞋半個月內就可以到手了。“我們提供消費者選擇的大多是當季最流行的款式,參考國際大牌選出來的。”展臺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全國每個月有200雙時尚女鞋由此誕生。上述的智能生產線正是為此而生,只需要調整參數就可以高效生產定制化女鞋,無需單獨開料。
天創時尚1991年在南沙完成注冊,2016年在上交所敲鐘上市。梁耀華告訴記者,他不會經常盯著天創股價,“每天看沒意思,長期上升的趨勢還是要看我們交出來的成績單,背后還是要與時俱進,根據未來需要提前布局,公司價值自然會提升。”
期盼:站在下一個風口上
梁耀華是1978年來到內地工作創業的,那一年剛好是改革開放拉開序幕的一年。從香港來的梁耀華嗅到機會,一開始他做的是電子,直到1987年接觸鞋業,梁耀華認定這是他更應該做的事情。“一輩子要干好一件事,實實在在的,可以看得見的事情。”這是梁耀華的想法。
彼時,國內做鞋大多出口貼牌。梁耀華不想為他人做嫁衣,他將目光瞄準國內市場,決定從零開始,做國內第一時尚女鞋。“我想著開新工廠,不懂我可以學。”于是,梁耀華到臺灣學習歸來,放棄原本在珠海的2000人貼牌工廠,來到南沙東涌,開了一個50人的新工廠,一口氣注冊11個品牌。
為什么選擇南沙?梁耀華說有機遇的成分在里面,一是由于廣州是當時的時尚中心,幾乎國內所有時尚單品都是從廣州銷售到各地的。朋友將他帶到這里后,他立刻就喜歡上這個地方,決定在這里開廠。
現在往回看,梁耀華幾乎踩中了每一個成功的節點。做女鞋,注冊品牌,專注國內市場,來南沙。“二十多年來,我們年年穩步增長。就算經濟危機來了,女鞋還是賣得動,什么都不能阻止愛美的女性為自己添一雙好鞋。”
天創公開披露的財報顯示,2017年營業收入1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2017年歸母凈利潤1.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0.25%。截至2018年3月31日,天創在全國有1909家門店,超過1200家屬于直營。
梁耀華表示,南沙的東南西北都是重要城市,占盡了地理優勢。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上國家高度,讓他們這些香港商人對未來更有信心。“我們希望站上新風口,做好新零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