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族品牌:“草根”安踏能夠蛻變為“國際明星”嗎
安踏,到底能不能從一個“草根”***蛻變為“國際明星”?
成立早期,安踏以“草根”形象在李寧、特步等國產品牌背后猥瑣發育,挖掘下沉市場。
到如今,安踏這個低調“小弟”已趕超“老大哥”李寧,位居中國運動品牌市值第一;并在近日超越了阿迪達斯,僅次于耐克,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
那么,安踏究竟是如何逆襲的?
同樣多年來走大眾平民化路線,讓安踏難以擺脫“平價”、“土味”等標簽。如今公司大舉向海外進軍,并努力由經銷商模式轉型直營模式,但國際化的夢想真能實現嗎?安踏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01 超越阿迪達斯,成為全球第二 安踏,是運動鞋服界的“茅臺”。
在本月中旬,安踏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凈***至少為36億元,同比上漲55%,歸母凈***(不考慮Amer合營公司影響)同比增長不少于65%。6月18日港股收盤,安踏體育股價漲幅為6.41%,市值達到4758億港元。
6月18日,安踏在天貓618期間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59%,銷售額超過5億元,成為國貨、品牌***。
不斷利好的消息推高安踏的股價,截止目前,安踏市值達到5033.6億港元,較去年11月中旬,總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達到3012億港元來計算。七個多月時間,安踏體育的總市值累計上漲了2021.6億港元。
再將時間線拉長,自2012年6月以來,安踏體育股價從最低6.9港元/股漲到了***的189.7港元/股,漲幅高達2649%。
況且,如今達到5033.60億港元市值的安踏,也已經遠遠超越了6月27日收盤市值達624億美元(約合4843億港元)的阿迪達斯。此外,去年安踏的凈***達到51.62億元,同樣超過了凈***達33.14億元的阿迪達斯。
但往年來看,不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國內的運動鞋服市場內,一直是耐克、阿迪達斯等歐美品牌霸占著龍頭位置。
如今,安踏不單超越了國產品牌“老大哥”李寧、特步等,還超越一直以來位列全球第二的阿迪達斯。那么,安踏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02 如何繞過李寧逆襲的?
如今可稱之為運動鞋服界的“茅臺”的安踏,曾經只是一個不知名的小作坊。
1987年,17歲的丁世忠從福建晉江批發到600雙鞋,開始北上賺取第一桶創業金的艱辛道路。挨家挨戶賣鞋辛苦攢下20萬元后,丁世忠1991年回到晉江,同父兄一起創立了安踏。
彼時,福建的晉江已經可以稱為中國鞋都了,361°、特步、匹克、貴人鳥、李寧等國產鞋服品牌都已誕生,當時剛成立的安踏與成立才一年的李寧都只是行業內的小老弟。
但那時的李寧有“體操王子”這類超級IP做支撐,只有20萬元啟動資金的安踏似乎并不具備優勢。
安踏由此選擇走大眾運動鞋服差異化路線來切入市場,其以高性價比率先攻占三四線的城市,同時公司專心鋪設分銷網絡以及接外貿訂單來打開銷量,另外不斷贊助體育賽事來進行品牌建設。
而在北京奧運會后大火的李寧,卻選擇了高端化的發展路線,與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高大上”形象的耐克、阿迪達斯競爭。但最后結果是,后繼乏力敗下陣來。
這時的安踏,卻有了突破契機。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各大運動鞋服加快建廠加制運動服飾,這導致庫存積壓成山。安踏則開始大力削減庫存,關閉了超千家線下門店。
但庫存壓力卻致使李寧的業績在2011年開始下滑,2012年出現上市8年來***虧損的財報。財報顯示,2012年李寧營收為67.39億元,同比減少24.5%;虧損額達19.79億元。
由此,率先擺脫庫存壓力、走性價比路線及不斷進行品牌建設的安踏得以慢慢超越李寧。
但推動安踏爆發性增長及超越阿迪達斯的動機是,公司系列“買買買”的動作。
據《松果財經》了解,安踏通過收購擁有的子品牌超30多個,其中典型的是2009年在百麗手中收購的FILA(斐樂),這是安踏高端市場上的背書,也是公司業績的主要增長點。
財報顯示,2019年,主品牌安踏和FILA兩個品牌占比分別為51.4%和43.5%,是營收貢獻的主力軍。2020年,FILA營收貢獻率就已經反超了主品牌安踏,達到49.1%,主品牌安踏為44.3%;在經營***方面,FILA達到44.94億元,主品牌安踏為44.49億元。
在收購FILA后,安踏后續還收購了SPRANDI(斯潘迪)和KINGKOW(小笑牛)、始祖鳥、薩洛蒙、威爾遜等中高端知名戶外運動品牌,2021年,有消息稱安踏還將競標全球前五的銳步。
不斷擴充的隊伍,讓安踏的經營***不斷上漲。同樣也讓安踏成為了一家sku定位橫跨低中高端,主打時尚休閑和專業運動品牌一應俱全的企業。
但不論怎么講,收購眾多品牌背后,是安踏國際化的野望。創始人丁世忠曾表示過,“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但是,安踏的國際化夢想真的能實現嗎?
03 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光靠性價比與收購還不夠
安踏正為成為“世界的安踏”做努力。
5月份,有媒體稱阿迪達斯將出售銳步品牌,安踏和李寧都可能在競標隊列。可見,安踏在國際品牌上“買買買”的動作還在持續。
此外,安踏也正努力打造年輕人IP,走向大眾專業運動品牌路線。前不久,公司簽約了王一博,并成為國內各大體育賽事的贊助商。
同時,在今年年初,安踏宣布向DTC模式(直接面對消費者)轉型,內容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大力發展電商,另一個是線下門店的分銷轉直營,為的是打開主品牌的第二增長點。
但這些努力,真的可以幫助安踏走向世界嗎?
目前來看,安踏是國內很有潛力的運動品牌,但要走向國際化光靠性價比和收購還遠遠不夠。
首先是持續收購動作給公司主品牌帶來的隱患。
目前公司一半業績來自斐樂,這讓市場質疑斐樂到底是“安踏的斐樂,還是斐樂的安踏。”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安踏主品牌營收157.49億元,同比下滑9.7%;FILA營收則達到174.50億元,同比增長18.1%。此外,FILA總營收占比達49.1%,已經超越安踏主品牌的44.3%。
這也側面透露出,子品牌的增勢迅猛導致主品牌發展倍顯疲態。
在今年年初,安踏創始人丁世忠給公司設定的三條增長曲線,其中一條便是以安踏為代表,科技引領“大眾專業運動”定位的創新增長曲線。
如今,子品牌FILA都已經超越了主品牌,公司又何以打通這條增長曲線。
由此,2020財報發布后,安踏才確立了要向DTC模式轉型,來挽***品牌的疲態。
做好DTC模式的轉型,確實能夠提升觸達客戶率,掌握客戶需求,在人、貨、場的管理上實現高效快速統一。同樣可以去中心化,促使品牌運營效率得到極大地改良,促進多品牌運營效率的疊加。
但分銷代運營轉直營,也意味著原有的低毛利的批發模式轉向高毛利的零售模式。對安踏主品牌毛***并不友善。
其次,安踏一直走的大眾性價比的路線,然而性價比的品牌一直以來都難引領國際運動鞋服的潮流。
據觀測,安踏目前是贊助了許多國內體育賽事,但贊助的國際體育賽事卻屈指可數,還主要是耐克及阿迪達斯作為贊助商。
另外,是定位與設計上的問題。
安踏由于長期走性價比路線,導致公司一直是“平價、土味”的代名詞。目前,李寧因“國潮”出圈,還登陸了巴黎時裝周在全球掀起了“國潮熱”,2021年同時在巴黎時裝周發布的最新春夏系列,分為“地、水、火、風”四個色系。
李寧的出圈,對安踏的威脅可不算小。但兩家的問題在于,看似國潮是能出圈,但引領國際潮流靠的是品牌,即研發實力。
近幾年,安踏主品牌推出了近百款IP跨界產品,包括NASA系列、雪碧聯名鞋、龍珠超聯名系列,限量款國旗星標系列產品,但均未有出圈的爆款。可見,其的設計在市場上并未激起很大的浪花。
側面透露出,安踏的研發能力還得提升。
總的看,在國際市場這條高手如云的賽道,要想光靠性價比以及收購別家大牌來走向國際,安踏還任重而道遠。但是,安踏的成功也同樣表露出草根企業也能走向全國甚至世界,未來安踏究竟能不能成為國際化的大牌,就讓時間來見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