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一刀切”?環保部這次的回應厲害了!地方真的有權利關停?
4月29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稱,將在去年工作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成果、加大力度、優化方式,計劃從5月8日開展新一輪的強化監督工作。
提到環保督查,更多人害怕的是一刀切。其實早在2018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時,生態環境部就專門制定了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明令禁止一律關停、先聽再說等簡單粗暴的敷衍行為,避免集中停產停工等。
同時,近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關于做好引導企業環境守法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單位內部“首接責任制”,對行政相對人實行有關事項“一次性告知”;對一般違法行為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嚴格禁止“一律頂格處罰”“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簡單粗暴行為。

環保執法本是好事,但一味的拆除、關停,善后工作不到位,使本來意義重大的“保衛藍天行動”變成了無數中小民企的哀號。
好在此次國家層面出手叫停環保一刀切的做法,為眾多中小企業帶來了福音。
生態環境部發文:各省紛紛禁止“一刀切”!
首先是環境部官方發文:

然后是人民日報聲援!

其他各省份發出通知禁止“一刀切”
河北

山東

河南

湖北

江蘇徐州

環境部部長:決不允許平常不作為,
督察時亂作為
此前生態環境部透露了關于2018年環保督查的具體內容,其中出動18000人(次)的督查力度,讓2018年的環保督查瞬間在網絡點燃,各大媒體紛紛報道。
2018的環保督查將以3倍的差距把2017年的環保風暴甩在身后,躍升為最新史上最大的環保督查。
可以說一邊是即將到來的最大環保督查,一邊是最嚴的“環保一刀切”禁令,2018年的環保風暴正在掀起。
其實早在今年3月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就有記者向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提問道:“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全覆蓋,成效得到了認可,但公眾還是對一些地方因為擔心督察而直接對企業進行‘一刀切’關停的行為表示擔心。”
李干杰表示,環保“一刀切”是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和官僚注意的典型代表,生態環境部對此堅決反對,嚴格禁止!
大搞“一刀切”,受傷的終將是中小企業!
人民日報于2018年8月發表《“一刀切”可能是懶政》一文,認為不顧實際、簡單粗暴地搞“一刀切”,看似執行政策雷厲風行,實則只顧自己方便,不顧群眾方便不方便。避免脫離實際的“一刀切”,需要下更多“繡花”功夫,克服急功近利的思維、拒絕只圖省事的懶政。

根據國家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
然而,2016-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行業的廣大中小企業成為了去產能的對象,特別是在霧霾壓頂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被“一刀切”式關停。
于是本就脆弱的中小企業在“一刀切”的高壓態勢之下又不得不進行一輪輪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以求符合環保要求標準。
雖然“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但是一味追求經濟而忽略了環境保護更是不可取。畢竟,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