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未來或重點布局縣級市場加盟店
“國民女裝”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拉夏貝爾”)再遇新麻煩。
8月17日晚間,拉夏貝爾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9年8月16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關于對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警示函”)。警示函稱,拉夏貝爾2019年1月31日業績預告中披露的凈利潤與實際業績存在較大差異,且未對業績由盈轉虧做出充分的風險提示,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充分、不完整,該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決定對你拉夏貝爾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第一紡織網記者查閱公告了解到,拉夏貝爾1月31日在其披露的2018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中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同比2017年度減少4.58億元,同比下降約92%,并在風險提示部分披露“公司不存在影響本次業績預告內容準確性的重大不確定因素”;3月23日,拉夏貝爾披露2018年度業績預減更正暨業績快報公告,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虧損1.55億元;3月29日,拉夏貝爾披露的2018年年度報告則顯示,2018年度虧損1.59億元。
而在基本面上,拉夏貝爾的利潤一直處于下滑狀態。拉夏貝爾月前發布的半年報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約在-4.4億元至-5.4億元之間,同比下降約286.6%至3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為-4.9億元至-5.9億元,同比下降約364.5%至418.5%。
拉夏貝爾表示,受國內大眾服飾零售市場持續低迷和公司優化線下渠道的影響,公司上半年應收同比減少超過20%;另外受外部融資環境變化的影響,公司報告期內持續歸還銀行借款,也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記者此前于3月下旬從拉夏貝爾方面獲悉,據其相關高管透露,2018年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銷售端下滑、拉夏貝爾主要布局的渠道百貨和購物中心客流下降,消費端存在壓力(尤其體現在2018年下半年),同時,拉夏貝爾清理和消化庫存,致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2個點多,毛利額同比減少4.3億左右。
對外投資小品牌虧損拖累。2015年開始,拉夏貝爾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投資合作了一些小品牌,2018年負責投資的的控股子公司虧損1.2億左右、同比減少1.4億左右;另外參與投資的基金以及聯營企業2018年投資收益同比減少5000多萬。投資收益方面總體同比減少2億左右。
費用端剛性、壓力較大。2018年下半年開始,.拉夏貝爾主動進行門店收縮調整,加快關閉虧損或低效店鋪,更加注重開店質量、放緩新開店速度,關閉門店、加速攤銷,影響凈利潤9000多萬。
另外有一些會計政策調整的影響,統一按總額法計算,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101.76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104.46億元,2018年同比下滑2.58%。
前述拉夏貝爾高管認為,從這些業績影響原因來分析,拉夏貝爾以前的直營為主、同時多品牌運營的經營模式可能面臨調整和改革的需要,前期通過開店來擴張的發展戰略現在遇到一定瓶頸。
而服裝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盤活拉夏貝爾關鍵還是需要解決單店是否都能盈利的問題。不能盈利,則關停并轉就是常態。不能帶來現金流的品牌留在那里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聚焦做好能帶來現金流量的品牌。
在程偉雄看來,全直營+多品牌的商業模式最終使得拉夏貝爾包袱加大,店多、品牌多、庫存多、打折多等四大問題導致經營業績頻頻下滑。
前述拉夏貝爾高管則談到,就直營轉加盟模式對財報的影響來看,直營店轉成加盟、聯營,收入會下降、利潤會增加;存貨周轉會好轉。這部分對總體報表影響多少要看轉成加盟或者聯營的占比。而增量部分,用加盟商拓展空白市場,這部分對公司會增加銷售和利潤。
目前,拉夏貝爾在省、地市級聯營方式的收入,不會有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具體回款安排上,原來的專賣店的銷售回款會轉給合作方,但是相應的部分經營固定成本(如租金、人員費用)也會轉出給合作方承擔,凈的現金流流入上可能變化不大;百貨、專柜渠道是通過公司來收款。
而在聯營或加盟模式下,拉夏貝爾可能也會采用分成的形式,這樣銷售回款也是會較快收到。另外即使有存在賬期的情況,公司也會相應收一些履約保證金等;分城市級別來看,公司有可能是一二線以直營為主、三四線以加盟/聯營為主,但是不會絕對,縣級空白市場主要會以加盟形式去開店。
記者此前獲得一份《拉夏貝爾集團 優小店(US)招商計劃》也顯示,拉夏貝爾欲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和部分省會及地級市,開出50-100平米左右的優小店,售賣產品涉及數碼、家具、旅行、服裝配飾、美妝禮品、休閑零食等領域,涵蓋消費者日常生活90%以上的需求。拉夏貝爾表示,公司將從設計端入手,真正實現高性價比產品零售。
得益于“多品牌+全渠道+全直營”模式,2012-2017年,拉夏貝爾直營門店數量由1841個增加至9435個,平均每年開店1266家。
不過財報也顯示,截至2018年末,拉夏貝爾共擁有9269個線下零售網點,較年初凈減少179個。
拉夏貝爾表示,公司堅持多品牌發展戰略,遍布全國的渠道布局有利于擴大公司品牌影響力,與商場、物業集團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2018年底,公司門店網點數量9269個,總體分省市分布情況與上年底相比無重大變化。其中山東、廣東、河南、四川、江蘇、福建、湖北、河北、遼寧、浙江等10個省份2018年底合計門店網點數量5421個,占總門店數量的58.5%,與2017年底占比58.8%差異不大。2018年公司門店數量凈減少179個,后續隨著公司門店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同時為應對門店分散、管理半徑過大導致直營優勢無法發揮而且運營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公司2019年加快推進聯營、加盟等業務模式,加速關閉虧損、低效的直營門店,嚴格把關控制新開店的質量,預計2019年公司直營門店數量會進一步減少,但總體應有利于公司未來利潤率水平的穩定提升。
鑒于拉夏貝爾實施多品牌戰略,門店統計數量是按照網點數量計算,如同一集合店中包括多個品牌,則統計為多個網點,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合計網點數量為9269個,位于2908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內;于2017年12月31日,拉夏貝爾合計網點數量為9448個,位于2783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內。
東興證券研究員劉暢表示,就服裝行業而言,多品牌策略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不同的目標市場上,對同種產品分別使用不同的品牌;二是在同一市場上,對某種產品同時或連續使用不同的品牌。在服裝行業應用較多的是第一種,即不同細分市場應用不同品牌。每個品牌都是針對不同的目標細分群體進行產品設計、形象定位、分銷規劃,強調同類產品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其中第二種叫品牌延伸,即將主品牌從主打的品類應用到其他品類,比如小米就是將品牌從手機應用到家電等生活多種場景。
從品牌獲得方式看,發展多品牌戰略的方式有兩種:對外收購和內部培養。內部培養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品牌力的建立需要時間積淀;而并購則需要考慮對被并購方的協同性如何。
不過劉暢也表示,部分服裝上市公司的主品牌已具備相當規模前提下,也開始多品牌的布局。但是缺乏供應鏈何時能及配套的多偏僻策略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多品牌之間的協同性也是進階能否成功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