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股東、豪華客戶團加持,TWS芯片廠商恒玄科技登陸科創板在即
時下的消費電子行業什么產品最火?
這個問題的答案中,TWS藍牙耳機一定可以擁有姓名。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市場需求旺盛,在今年A股半年報中,長盈精密、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公司業績增長突出,其中便離不開TWS藍牙耳機的助力。業績亮眼之外,令同行艷羨的還有這些公司一路走高的股價。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沒有趕上這些龍頭個股的“上車”機會,那么,不妨關注下TWS概念板塊中即將加入的一位“新伙伴”:8月28日,TWS芯片廠商恒玄科技科創板IPO無條件過會,如無意外,登陸科創板不過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從恒玄科技的業績增長速度便可管窺TWS市場發展之迅猛。2017年-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456.57萬元、3.3億元和6.5億元,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77.00%。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下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有望持續景氣,相關產業鏈公司仍將維持高速增長。作為業內較早實現主動降噪藍牙單芯片量產出貨的廠商,恒玄科技在此時點登陸科創板,給外界留足了想象空間。
不過,當下的情境又頗為復雜。記者注意到,恒玄科技在研發過程中需要獲取相關EDA工具和IP供應商的技術授權;與此同時,其終端品牌廠商開始自研芯片,或對公司芯片應用于終端廠商的可持續性造成不利影響。隨著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加劇,上述因素都給公司業務增加了不確定性。
如何看待上述或有風險,8月31日,恒玄科技董秘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做出了獨家回應。
豪華股東和客戶陣容
翻開恒玄科技的成長史,這其實是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至今只有5歲,在科創板資歷排名中,只能稱得上是一名“后生”。
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智能音頻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芯片目前主要應用于耳機及智能音箱等低功耗智能音頻終端。雖然成立時間晚,但受益于TWS市場需求的發展,恒玄科技成立三年后就扭虧為盈,并在市場中闖出了一定知名度。
招股書顯示,公司自設立以來陸續開拓并通過多個終端品牌廠商的認證,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的主要終端品牌廠商包括華為、三星、OPPO、小米等手機品牌及哈曼、SONY、Skullcandy等專業音頻廠商。
而且,來自上述終端品牌的銷售份額正在逐年提升。報告期內,恒玄科技應用于主要終端品牌廠商產品的芯片銷售收入分別為1372.90萬元、1.87億元和4.8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23%、56.79%和75.36%。
在對自身技術先進性的描述中,恒玄科技稱,公司是業內較早實現主動降噪藍牙單芯片量產出貨的廠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主動降噪技術。相對于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藍牙芯片與主動降噪芯片分立方案,公司單芯片方案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及占用空間小的特點。
除了擁有一批知名終端客戶,恒玄科技股東名單中還有一批知名創投機構坐鎮。
招股書顯示,IDG旗下兩個基金持有公司17.07%股份,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子基金北京集成電路設計與封測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96%,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參與的元禾璞華持股1.12%。
此外,長江小米基金的投資實體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4.66%,為公司第五大股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3.73%,為公司第十大股東,深創投持股比例為0.54%。上述三家機構均于2019年7月投資入股,緊接著的12月,恒玄科技就與中信建投簽署輔導協議并于上海證監局輔導備案,阿里、小米等入場時點可謂及時。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第一輪回復函的內容,包括上述股東在內的20個股東均與恒玄科技約定了優先購買權、共同出售權、投資方出售權、最優惠待遇等特別權利,但公司提交的申報稿對這些權利并未提及。
在上交所追問之下,恒玄科技稱對股東享有的特殊權利進行了清理,但特殊權利條款有恢復的可能。在上交所二次問詢下,恒玄科技才表示,已經在2020年6月9日將特殊權利恢復條款終止,而這是其在公布科創板申報稿的48天后。
如何看待或有風險
當我們關注一家公司的股東和客戶名單時,到底是在關注什么?
其實關注的是這家公司的市場地位和行業前景。
從具體產品來看,報告期內,公司應用于耳機產品的芯片銷售收入占比較高,分別為99.29%、93.20%和95.42%。以此來看,相比于目前A股市場上的TWS龍頭公司,恒玄科技實際上是一家更為純正的TWS概念標的。
那么,恒玄科技的行業地位究竟如何?
光大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劉凱指出,“目前主動降噪耳機主要采用藍牙芯片與降噪芯片分立的方案,恒玄率先推出了行業領先的全集成方案,將降噪功能集成在藍牙芯片上,在功耗及成本上具有領先優勢。獨立廠商中,恒玄、高通及聯發科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和技術領先優勢,其產品在一流品牌中的覆蓋率較高。”
行業前景方面,可穿戴設備市場有望持續景氣幾乎成為業內共識。這從恒玄科技的業績預測可見端倪。
公司預計2020年1-9月營業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23.75%至35.50%,主要依據為:公司新開發的品牌廠商項目預計在下半年開始大量出貨;品牌廠商的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公司產品在終端品牌廠商的應用也在持續擴大;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預計下半年市場需求快速恢復。
但是,身處以技術為核心的芯片行業,在當下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中,恒玄科技也有煩惱。
招股書顯示,公司研發過程中需要獲取相關EDA工具和IP供應商的技術授權,主要供應商為Cadence、ARM、CEVA等。眾所周知,EDA工具是中國集成電路發展“卡脖子”的環節之一。
“如果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知識產權保護等發生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EDA工具和IP供應商不對公司進行技術授權,則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恒玄科技在招股書中坦言。針對其中存在的或有風險,恒玄科技董秘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應稱:“公司與相關供應商保持了良好和穩定的合作關系。”
終端客戶方面也面臨新的考驗。目前公司已有終端品牌廠商開始自研芯片,如華為海思已研發出麒麟A1芯片用于華為FreeBuds3。這意味著,終端品牌廠商存在中斷或終止與公司繼續開展芯片合作的情況,甚至搶占現有市場份額。
對此,恒玄科技似乎并不十分擔心,公司方面對記者表示,“公司產品作為智能終端設備的核心器件,直接關系到最終產品的性能和用戶體驗。品牌客戶在選擇芯片供應商時極為嚴格謹慎,進入門檻較高,需經過長期產品審核和驗證才能進入其供應體系。終端品牌廠商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與芯片廠商高度配合、協同研發,因此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較強的黏性。同時,進入品牌客戶的供應體系后,產品成功的應用經驗又可以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擴展公司的品牌客戶范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