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雄:五大變化折射中國紡織服裝新標簽
每年中國服裝協會年度大會,從紡織工業聯合會“掌門人”到紡織服裝企業“大咖”都會分享一些具有行業前瞻性的思想,今年,是中國服裝協會換屆的一年,年度大會自然盛況空前,云集了全國紡織服裝行業800多位精英,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作了精彩演講,本報將對大會核心內容進行解讀與分享,以期對紡織服裝從業人士有所啟示。
1.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
1978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473.2億元,占全國工業的12.5%。到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935.6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9%。行業對于出口創匯的貢獻突出。1978年,全國貨物貿易逆差11.3億美元,紡織行業實現順差10.3億美元。2017年,順差額為2488.9億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占全國貨物貿易順差額的58.9%。四十年來,行業不斷推進了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2.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的變遷
197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僅為21.5億美元;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已經達到2745.1億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球比重的35.8%。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重心已從最初的產品、資本、技術的“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從“走出去”的過程看,經歷了“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截至2017年,紡織行業境外投資企業已逾千戶,投資存量達88.1億美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美元。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行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穩。
3.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發揮“決定性作用”,民營紡織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富活力、最具潛力和創造力的重要組成,已成為建設紡織強國的中堅力量,在促進增長、擴大就業、增強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營企業也一直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穩出口的主要力量,2017年,紡織服裝行業民營企業出口1859.47億美元,占比達67.7%,較上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占比分別為10.3%和19.5%,較上年分別減少0.7和1.5個百分點。
4.從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變化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紡織全產業鏈整體制造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9.16萬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纖維材料技術發展迅猛。碳纖維、芳綸等一批纖維自主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紡織制造技術快速進步,開始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場景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行業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涌現。行業管理創新與實踐成果豐碩。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5.從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
一方面,行業產業集群在繁榮縣鎮經濟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民族、非遺紡織制造產業的發展,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提供了重要途徑。另一方面,紡織行業通過服務改善民生,成為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要入口,走上了行業普惠共贏之路。如,每年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1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和數千億元現金收入。行業每年使用國產天然纖維原料約900萬噸,為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可以看到,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一直秉承責任與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圍繞著紡織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即,提升以材料智能為突破的創新力,建設科技強國;提升以時尚導向為目標的消費力,建設品牌強國;提升以環境倒逼為動力的責任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強國;提升以社會青睞為基礎的凝聚力,構建人才強國。
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科技、時尚、綠色”,正在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新標簽。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將令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煥發出更加華彩的光芒,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貢獻出舉世矚目的力量。(圖片均源于網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