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聯通三季報營收普降 運營商探索5G商業新模式
近日,運營商三季度財報數據相繼出爐。這是一個正緊密調整的市場,不僅來自內部流量紅利消退以及政策推動下的業務探索,也來自5G組網建設的投入與商業模式的試水。
根據三季報數據,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移動公司利潤有所下滑,聯通的現金流則有較大幅度同比下滑。
10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介紹道,按照上年不變價計算,今年前三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23.9%。5G商用開局良好,截至9月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已在全國開通5G基站8萬余個。
而在去年同期,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達到了139.8%,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20.2%。
集邦咨詢研究總監謝雨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全球運營商在移動業務上均面臨挑戰,受市場飽和、提速降費、市場競爭激烈與4G流量紅利逐步消退影響,多數運營商移動服務收入呈下降趨勢。而目前運營商更大挑戰在于5G初期的投資建網,投入5G正成為一場不得不進行的比拼,若因缺席而導致用戶流失,反而會有更大沖擊。
前三季度業績略有下滑
在提速降費背景之下,目前已公布初步財務數據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業務上已有數據表現。
2019年第三季度,移動公司的平均每月每戶收入(ARPU)為50.2元,同比去年下滑9.9%;聯通這一數據為40.6元,下滑13.25%。但根據移動未經審核的三季度數據,平均每月每戶手機上網流量(DOU)為6.6GB,相比去年同期近乎翻倍。
這在去年就有所表現,根據工信部相關人士透露,2018年實施的網絡提速降費助力信息消費井噴式增長。當年9月我國移動用戶戶均移動流量消費達5.14GB,是前一年同期的2.6倍。
激增的流量和下滑的平均用戶收入,促使著運營商尋求新的盈利模式。
中國移動發布的前三季度未經審計主要運營數據則顯示,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667億元,同比下滑0.2%,股東應占利潤為818億元,同比下滑13.9%。在2018年前三季度,移動的營收也出現下滑,利潤則略上升了3.1%。
在公告中公司表示,流量紅利快速消退,疊加2018年7月全面取消境內流量“漫游”費的翹尾影響,前三季度集團通信服務收入同比承受了較大壓力。將通過推進“四輪驅動”融合發展,力爭全年通信服務收入恢復增長。
IDC中國新興技術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崔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中國移動實際上走在商業模式的轉換期,從早期的語音收入為主,到流量收入為主。目前語音收入下滑,流量收入也已接近頂峰狀態。“未來收入從哪里來,不管是5G還是物聯網,商業模式是否還如現在這樣用流量、套餐的方式計費,公司會有新的思考。”
不過崔凱認為,以提速降費的提出時間點判斷,到今年第四季度為止,這一舉措已實施一年有余,由此帶來對運營商的業績影響將逐步消除。
“我認為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運營商營收即使還有下滑,情況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也將有所緩解。”他指出,未來隨著不限量套餐的推廣,移動通信領域可能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未來肯定是數字化業務和面向B端市場的數字化平臺業務等方式,進行商業模式探索。”
根據中國聯通發布的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1億元,同比下滑1.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3.16億元,同比上升24.38%。而在2018年同期,聯通的營收還呈增勢,利潤更是大漲164.5%。
據中國聯通介紹,以“云+智能網絡+智能應用”融合經營的模式,期內在創新業務的培養和規模拓展方面實現了突破。
前三季度,聯通的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為242.91億元,同比上升40.8%。得益于創新業務的拉動, 固網主營業務收入達788.63億元,同比提升7.7%。因此公司整體主營業務收入跌幅較今年上半年的-1.1%有所緩和。
崔凱指出,聯通公司的業績數據基數相對小,且經歷過最近多年的戰略調整、加之混改帶來的政策紅利,正處在業績翻轉期。
他進一步指出,聯通一方面與BAT等互聯網大廠,在新業務開展和套餐推出方面會有更多互動性;另一方面則通過內部區域化業務方式調整,對公司也帶來營收改善。
“更主要還是來自行業發展的挑戰。”他總結認為,電信業務作為國家中類似水電氣一樣的基礎管道設施,未來仍然會面臨營收增長的壓力,但隨著對公司內部變革和商業模式的探索,尤其是C端和B端業務的平衡發展探索,運營商將找到更合適的路徑。
5G轉換期的準備
中國聯通是目前為止完整披露了三季度財報的運營商。相比前兩年,公司現金流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同比下滑趨勢。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聯通的期末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94.61億元,但去年該項數據為417.27億元。公司對此并沒有進一步解釋。
不過聯通在財報中尤其提到,今年9月中國聯通控股子公司與中國電信簽署全國范圍內共建一張5G網絡的協議,將有助于降低未來5G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高效實現5G網絡覆蓋,達成雙方的互利共贏。
謝雨珊告訴記者,5G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大約為4G的2-3倍。多數運營商初期以NSA(非獨立組網)為主,但SA(獨立組網)才能支持完整的5G功能,因此長期會著手建立SA的方案。
不過崔凱向記者表示,在運營商的財務指標中,關于5G的投入會根據設備折舊等方式呈現。且目前由于運營商和設備商處在業務探索階段,采購過程未必完全按照標準合同方式進行。因此他認為,基于5G組網建設帶來的資本投入,在財務上的體現恐怕要到2020年下半年乃至2021年才會逐步顯現。
崔凱認為,“在 4G向5G轉換過程中,對運營商的壓力將來自兩方面:建設投資和運維,其中后者的壓力將更大。”
他分析道,運營商在5G初期建設過程中,需要與設備商合作,以快速進行網絡建設并進行驗證,從而樹立行業建設和應用標桿,因此在初期的購買等合作會以借貸、試點等模式進行,不會給資金帶來過大壓力。
關鍵在于運營,由于5G架構與2、3、4G完全不同,且一段時間內將是多網絡并存,這對運維人員的能力、運維網絡建設和部署到各省級單位核心網節點的資源協調、維護界面規劃都將是很大挑戰。
在商業模式探索方面,各大運營商已在積極籌備。崔凱向記者指出,對于運營商而言,除了5G增值服務的創新以外,更重要將是未來5G帶來的B端企業級移動通訊服務的利潤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