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基金走俏業績榜單 發行旺季操盤手擔憂回調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以發行公告日統計,今年10月共有15只可轉債宣告發行,發行規模合計578.6億元。
這是繼今年3月、4月之后的又一個可轉債發行高峰月份。
在一級市場火熱的同時,二級市場行情同樣走高。
跟隨正股變動,可轉債指數年初截至10月30日的漲幅達到了 23.55%。
在這個背景下,可轉債基金的業績也表現突出。記者統計數據顯示,年初以來截至10月30日,89只(分份額統計)可轉債基金中84只基金均取得正收益,占比達到94%,其中收益排名前兩位的銀華中證轉債指數增強B和東吳中證可轉換債券B兩只基金今年以來截至10月30日的回報均已超過50%。
不過另一方面,隨著四季度供給增加,市場機構也在關注可能帶來的影響。
“(但)在不低的價格和偏高的估值下,疊加權益市場預期并不明確,風險偏好已有下降。”10月31日,博時轉債增強債券基金經理鄧欣雨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基金三季度增配轉債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30日,債券型基金收益排名前20位的基金中,除了廣發聚鑫A/C之外,其余均是可轉債基金。
“三季度表現較好主要是因為經歷了二季度的調整后,可轉債市場絕對價格已經不高,而且估值相對低,投資價值明顯上升。另一方面對比純債市場來說,其收益率偏低,回報空間預期不足,所以可轉債市場更具吸引力。”北京某公募基金固收投資總監表示。
事實上,今年三季度,可轉債供給出現收縮。Wind數據顯示,以網上發行日計算,三季度共有15只可轉債發行,發行規模合計88.49億元。相較一季度1240.32億元的發行規模,三季度縮水了約93%。
而基金針對可轉債的配置卻顯現出提速的趨勢。
數據顯示,三季度末轉債存管面值由二季度的3113.14億元下降至2822.9億元、環比下降9.23%。而三季度轉債基金持有量占存量比則達到17%,環比二季度提升1.63%。
同時,基于上交所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廣義基金合計持有上交所可轉債市值的52.2%;較8月末的數據提高0.7%,較二季度末的數據提高3.12%。
“三季度增配可轉債主要是基金的主動行為,具體來看債券型基金中混合二級債基是增持可轉債的主力。”北京某券商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三季度債券市場先漲后跌,開始回調,一些二級債基開始降低純債倉位,而國內股市估值較低,三季度上證綜指下跌-2.47%,中證轉債指數卻一度上漲3.62%,一些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開始加倉可轉債。”方正富邦基金固定收益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鄭猛表示。
除了存量公募基金增配之外,三季度新發行的可轉債基金也提供了不小助力。
據Wind數據梳理,今年三季度新成立的可轉債基金有寶盈融源可轉債基金、平安可轉債基金、交銀可轉債基金三只。今年三季度末,3只基金的總規模為20億元。
對比起來,今年上半年僅有農銀匯理可轉債一只可轉債基金成立。
從基金公司申報情況來看,三季度還有一只可轉債基金正在審批過程中。9月24日,先鋒基金申報的可轉債基金已經接收材料。
供給升溫估值或調整
不過,相較三季度的火熱場景,四季度可轉債供給的升溫或許會帶來另一番景象。
本月,規模500億的浦銀轉債開始發行,刷新了市場單只可轉債的發行規模紀錄。
“隨著500億的浦發轉債等轉債的發行,確實對存量只有3000多億的轉債市場有所沖擊,轉債估值可能有所降低,”鄭猛指出,“但是更多的股票和混合型基金開始參與轉債打新和轉債投資,讓市場的容納性更高,也會減小對市場價格的沖擊。”
“雖然四季度可轉債供給明顯增加,一定程度上會給投資者帶來壓力,但供給并非是影響市場表現的主要因素,股市走勢預期以及可轉債市場自身的價格和估值狀況更為重要。”鄧欣雨認為。
前述分析師則指出,“近期浦發轉債等優質可轉債的發行上市重新點燃不少機構的打新熱情。但從二級市場來看,接下來或許會有估值的調整。”
目前來看,10月29日至10月30日,海亮股份(002203.SZ)、新希望(000876.SZ)、華鋒股份(002806.SZ)、孚日股份(002083.SZ)、奧佳華(002614.SZ)5家上市公司的可轉債發行預案已被證監會核準。
“隨著轉債的行業和品種更加多樣化,也會讓轉債基金和二級債基越來越受到老百姓和機構投資者的歡迎,隨之的規模也會有所增加。在這個背景下,除了把握轉債估值的波動以外,更應該關注轉債對應個股的行業選擇,以及條款博弈帶來的超額收益。”鄭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