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致11月份中國采購商大量簽約美棉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19年11月1-7日一周,美國凈簽約2019/20年度陸地棉7.83萬噸,較上周增加了109.8%,主要簽約的國家有巴基斯坦(2.65萬噸)、中國(1.89萬噸)和土耳其(1.04萬噸),當周中國占美國2019/20年度陸地棉簽約總量的24.14%;從前兩周的1126噸、5330噸突然暴增至1.89萬噸,幅度不可謂不驚人。
截至11月7日,2019/20年度美陸地棉累計簽約出口224.3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6.3%,完成本年度預測的64%,無論出口量數量還是出口進度都大大高于近五年均值。
從幾家國際棉商、進口貿易企業、紡企的反饋來看,11月第一周中國如此大量的簽約2019/20年度美棉完全超出預期,畢竟相較于巴基斯坦2019/20年度棉花產量大減、品質下滑及土耳其、越南等國家均為“非產棉國,完全依賴進口”不同,2019/20年度中國棉花期初庫存較高、棉花產量和品質相對平穩、棉花消費企穩并恢復需“假以時日”;更重要的是中美貿易磋商雖取得一定進展,但第一階段協議遲遲無法簽署,企業啟動“市場化”采購美棉有些早,需要注意規避風險。
筆者分析,11月1-7日中國采購商大量簽約美棉的原因歸納如下(不討論人民幣匯率):
一是對12月底前中美貿易雙方簽訂階段性協議并相互取消加征關稅的預期較強。當然為了避險,采購合同大多明確約定“如進口美棉加征關稅未取消,買賣雙方協商延遲履約、無條件解約甚至毀約”,因此實際裝運、交貨數量是個隨時可能調整的變量;
二是考慮到2019/20年度美棉的船期,少數中國棉紡織廠“透支”2020年1%關稅內進口配額“預采購”高品質機采棉,裝運、交貨普遍在2020年1-3月份;
三是隨中美貿易戰出現緩和、相互推遲提高關稅,一些歐美等發達國家紡服訂單落下或從東南亞回流,合同中要求采用“美棉或澳棉”;
四是自12月2日開始中國開啟50萬噸中高品質新疆棉輪入,貿易商、紡企擔心導致2019/20年度國內高品質機采棉供應吃緊、棉價上行,有簽約提前鎖定SM、GM級美棉資源的打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