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茫茫誰復知
岱睦
《全球通史》第七版的新校本上市了。作為一本通史,頗有章太炎心中“靜以臧往,動以知來”的境界,語言之精練、研究之透徹,在中國現有的“世界歷史”類圖書中實為翹楚?!度蛲ㄊ贰凤L靡中國圖書市場數十年銷量超過200萬冊,以每本書五人閱讀計,約有一千萬讀者。一本嚴肅的歷史著作能贏得如此多的讀者,足見此書的魅力。今年夏天,《全球通史》還被中國科學院大學選定為隨錄取通知書寄給新生的禮物。
全球通史。資料圖
關于全球想象,西方人講“世界”,我們講“天下”。中華文明的“天下觀”,讓我們不論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像關心自己的家事一樣關心著和我們有關的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了解我們自己的歷史、他人的歷史、這些歷史之間真實的聯系,成了讀書人近乎本能的沖動。這種沖動于今為烈——當我們心中悲愴的復調音樂還在盤桓的時候,人類科技狂飆猛進,《全球通史》所擔心的“社會在我們自己創造的科技風暴中停滯不前”的現象將又一次悄然降臨。人們發現,“每次技術革命都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但矛盾的是它們也延長了工作的時間”,個體生存空間和精神空間愈加促狹,叩問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這個時代竟逐漸成為安身立命的大問題。今天我們太需要讀歷史了,太需要閱讀一種俯視地球千萬年文明的歷史書寫,觀看“他者”以何種方式存在過,可活血化瘀。
“通史”屢見不鮮,但真正像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這種,暗合太史公“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通史精神的全球史著作,實屬罕見。他以超群的史才試圖將一連串短時段的歷史貫通起來,以透視長時段的人類歷史中所蘊含的關于人性演進、民族興亡以及不同人群利害格局變革的大道理。
《全球通史》探討了一系列重大問題。將史前人類的生活、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后的人類生活勾連比對,將抽象的“人性”放在千萬年歷史演化中,從史實出發而不是從理論出發,發現人性是“既不愛好和平,也不喜歡戰爭;既不傾向合作,也不傾向侵略。決定人類行為的不是他的基因,而是他們所處的社會教給他們的行事方法”,歷史上的血和鐵,火焰和毒,恢復和報仇無不與人群的基本生存條件密切相關。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反復證明著“過去文明是詛咒又是福音”。誰該被詛咒,誰該被祝福?將來是詛咒還是福音?《全球通史》給出的答案是,這取決于“過去文明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用于破壞還是用于建設”?;蛟S,人類文明還要在詛咒和福音之間摸爬滾打幾千年,才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
《全球通史》以1500年為界分為上下兩冊,以極其凝練的筆法為讀者構建了一部關于世界歷史的常識體系。多數讀者“了解世界歷史常識”的原初心態與此書構建的豐富有序、表達凝練的常識體系一拍即合。其實,人在解決很多問題的時候是靠大量的基本常識做支撐,只有當人有了廣博而扎實的常識儲備,才能理解更新的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人在創新思維的時候,“智慧”“靈感”等究其本質無非是常識以某種新的結構進行了篩選和組合。“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兩類最基礎最重要的常識儲備,一類是哲學,一類是歷史。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得知識似乎變得簡單,卻常常表現為常識的匱乏。我們忘了“每事問”,忘了“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忘了對根本常識的搜集和關注。久而久之,分析解決復雜問題必然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僅從讀書尋樂不求甚解的方面看,《全球通史》也不失為一本妙趣橫生的好書,讀之可極大拓寬精神空間,而人的“超脫”程度跟精神空間的大小呈正比。讀《全球通史》,跟隨作者對“現存的慣例和制度做一個冷靜的評價”,歷史作為超越了時空和個體生存局限的集體性記憶,豐富了個體生存發展的經驗,近乎修仙飛升之樂。掩卷咂摸,將會發現宇宙乃稊米,何事足縈懷,雖不得不繼續追著胡蘿卜狂奔,但這個狂奔的肉身已是逐漸擺脫時間魔咒的,是在走向因經過審視而更值得一過的生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