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團張軼鵬:創新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和動力
張軼鵬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資本市場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如何在踐行高質量發展上破題?上市公司如何在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行穩致遠?
12月5日,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上,作為上市公司代表的伊利集團,從自身實踐出發,講述了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樣本。
伊利集團副總裁張軼鵬在論壇上表示,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必然要求,中國目前也是最具活力的資本市場,開放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今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性一步,這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伊利股份(600887.SH)早在1996年就登陸上交所主板,見證了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壯大的全過程。目前,伊利集團是中國規模最大、產品品類最全的乳制品企業,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蟬聯亞洲乳業第一。
伊利的發展壯大有何秘訣?“伊利始終堅持‘雙推動、雙拓展’,‘雙推動’就是推動品質提升和推動創新發展,‘雙拓展’就是拓展外部合作邊界和拓展全球價值鏈。在實現企業品牌價值和投資價值提升的同時,我們充分發揮資本的力量,推動整個行業良性發展,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張軼鵬說。
張軼鵬表示,堅守品質是高質量發展的初心和核心。“伊利即品質”是伊利始終堅守的企業信條。伊利建立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防控體系,以品質戰略為引領,伊利持續強化質量管理。今年,伊利實現了從“質量領先3210戰略”到“品質領先3310戰略”的升級。伊利的質量管理“三條線”(國標線、企標線、內控線)早已成為行業標準標桿,伊利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50%的標準制定了企標線;在企標線的基礎上,又提升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三條線層層把關,確保產品的高品質。
創新則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和動力。伊利始終堅持創新驅動。2018年報顯示,伊利集團研發投入達到4.269億元,同比增長104%。與此同時,伊利通過開放創新,匯聚全球的英才,依托“全鏈創新”,推動整個行業高質量的發展。伊利在創新思維指導下,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深化管理創新,建立起覆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創新體系,最終與消費者和產業鏈合作伙伴共享創新價值。
在伊利看來,強化公司治理是高質量發展的有效保障。張軼鵬表示,伊利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和調整,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職責清晰。同時,伊利積極主動強化投資者溝通,持續優化投資者回報機制。
開放合作是高質量發展的橋梁和紐帶。這幾年伊利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打造了多個開放合作的樣板,并提出了要加快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的概念。目前伊利已經與全球數百家企業形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未來伊利將進一步激活優勢,推動品質升級和創新發展,拓展外部合作邊界和全球價值鏈,整合全球的優質資源凝聚全球的頂級智慧,編織全球市場化的網絡,實現價值共創,促進合作共贏,向‘五強千億’和全球乳業第一的目標持續邁進。”張軼鵬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