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推進資本市場系統性改革,五方面重點提上日程
施東輝
12月5日,2019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在廣州召開,主題為“創新與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
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作了《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助力創新企業發展》的主題演講。
施東輝指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就是通過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特別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解決不同風險收益的資金和不同類型的企業匹配的問題。
“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確實有很多問題,比如說市場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不強,定價效率不高,投機性波動過大等,”施東輝提到,“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角度來看,最大的問題在于整個市場的包容度不夠,目前的發行上市審核條件,可以說與中國原有工業化發展時代相適應的,但難以反映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需求,A股市場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度遠遠不夠。在美股市場的中概股公司中,新經濟企業的市值比重差不多接近50%,但是在滬深市場,市值占比不到15%,由此導致中證海外內地股指數的表現要遠遠好于上證指數。”
上述現實背景下,施東輝認為,資本市場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全面深化改革。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一系列資本市場的改革重點和方向已提上日程,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完善市場制度。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需要有合格的市場化主體,在市場中介機構和投資者尚不成熟的前提下,單兵突進式的市場化改革往往會引發各種新的問題。因此要制定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來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特別對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大股東、實控人,要加強刑事處罰和民事責任追究力度。
第二,拓展市場深度。加大吸引長期資金進入市場的力度,持續不斷對外開放,提高市場機構投資者比例和深度。
第三,提升市場效率。讓市場形成正常的供需關系,股票發行的節奏和數量盡量由市場決定。同時,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通過各種交易策略和交易方式,使市場保持定價效率。
第四,放開市場準入。擴大市場的包容性,允許不同類型、不同行業企業在資本市場得到高效的金融服務。
第五,保持市場穩定性。特別是對于各種高杠桿證券業務或金融交易產品,保持足夠警惕和動態監控,防止各種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具體到“怎么改”的路徑, 施東輝提到,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經驗,就是“增量改革”,“在體外培育一塊新的市場,通過新的市場進行各項改革試點,我們叫‘改革試驗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規則、體系,再把它移植到‘存量市場’上。”
“科創板就擔負起了‘改革試驗田’的作用。它是踐行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大戰略部署,通過注冊制改革,特別是將國際成熟市場的成功經驗、最佳實踐和中國市場的現實結合起來,在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退市、法律追責等方面制定一套高度市場化的運行制度,在運行成熟后再把它復制到存量市場。”施東輝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