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拿地窗口期來臨?房企分化趨勢明顯
12月19日,南京出讓10幅土地,其中城中、江寧橫溪、祿口等區域的9幅地塊以底價成交,江寧上秦淮G94地塊,經過23輪競拍,被融信以樓面地價19018元/平方米拿下,相比此前高峰期的地價微降973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解讀為拿地窗口出現。近期底價出讓的情況在不少城市上演,房企正在利用這次拿地窗口期重新調整賽道,新一輪洗牌逐漸清晰。梳理部分房企財務指標,不難發現年底房企融資大增,多用于買地、收并購。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房企海外融資超過700億美元。進入12月,在11月單月超過50億美元的融資基礎上,超過10家房企發布了超過2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
“年底出現了一個拿地低點,但中長期還要觀察,目前中央調控政策還沒有松動跡象。“一名奔向千億規模的上市房企高管認為,未來是否出現一定程度的放松,取決于是否真正落實因城施策。但市場不會像過去那樣大起大落,這一點中央態度很明確。
大拓融資渠道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2019年房企美元債刷新紀錄,這是由于房地產行業資金緊張,房企大量發行美元債導致的,多家企業首次發布美元融資。
部分房企融資難度增加,但大部分企業的融資成本依然平穩,對于經營穩健的企業來說,融資成本降低仍是趨勢。但對于杠桿率較高的企業來說,最近融資壓力有所增加。
房企融資成本分化,利率在6%-15%之間。如中海發行1筆10年期4.5億美元債,年息率僅3.45%,是債券發行利息最低的中資房企。融創、碧桂園等大房企利率也走低。
一名金融機構人士分析認為,弘陽努力拓寬融資渠道,頗有做大規模之意,盡管銷售規模排名已進入行業前60位,但前百強的房企也只有做大規模才能不掉隊,才能不斷借到錢。“這是環環相扣的。”這名人士指出,房企在這輪賽道轉換中拼盡全力,做規模房企,勢必要犧牲一些利潤。對于機構融資而言,與房企的交易通常是以股權進行,因此對于擴張中的房企,仍將它們列為難度高的交易對手看待。換言之,行業前30的房企比較受機構歡迎,前十中以融創與碧桂園為最受歡迎合作方,另有兩家企業由于負債高與創始人涉案,被大部分私募列入高風險企業名單。
中小型房企融資利率高,融資創新不斷。如弘陽近期發行20億ABS,從發行人為弘陽商業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瀾海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可見,弘陽利用其商業租金收入作為底層資產做了一個應收賬款融資,拓寬融資渠道。按照融資規模推算,弘陽的商業年租金收入大約10億元。機構人士分析,這類融資利率在8%-12%,比開發貸貴卻比私募便宜。據透露,這也是“723”ABS新政后首個無存量獲批的新儲架式資產證券化項目。
張大偉等業內人士認為,最近房企明顯關注資金鏈安全,房地產市場必須穩定,而穩定房地產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現金融風險,所以最近幾個月,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都在規范與收緊。信托與海外融資,都在規范而不是全面暫停,對于中小房企尤其是高負債率房企來說,未來融資難度較大,但對大型企業影響相對有限。
房企融資的底氣部分來自于銷售向好。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日前,有32家標桿房企公布了2019年前11月銷售額,合計56027億,同比上漲18.6%。部分房企業績爆發,如恒大單月銷售刷新歷史紀錄。32家房企2018年合計銷售額52538億,也就是說,前11 個月,大部分主流房企已經超過過去一年的銷售額。
土地市場分化
與上述融資情況對應的是,截至12月17日,2019年50大城市合計賣地3.97萬億,同比上漲16.3%,全國有30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刷新歷史紀錄。
房企土儲地區也有分化。其中出現了14個千億賣地城市,排名前三的是:杭州2709億,上海1822億,蘇州1683億。此外,還有昆明、溫州等16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在50個城市里68%的城市2019年賣地同比上漲。
結合第三方機構數據看,市場分化也體現在土地市場,部分一線熱點城市開始出讓部分與之前明顯不一樣的土地。土地掛牌供應有所增加。從賣地城市積極性看,大部分城市依然在增加土地出讓。整體看,樓市調控政策也出現了微妙變化,針對房價上漲明顯區域,調控加碼持續,最典型的蘇州,出現了多次密集微調。
拿地房企相對集中在非民企。
不同城市間也明顯分化。地方政府調整了部分土地政策,最近幾個月,各地土地市場約束條件減少,包括部分城市的土地限價、土地保證金、土地配套保障房都有所調整,疊加部分城市的限價政策微調,開發商拿地積極性提高。
張大偉認為,融資、土地市場的變化,反映了房企需要補充土地儲備,包括部分企業的戰略布局增量加大。最近還有新上市房企增加土地儲備。從市場變化看,第二梯隊房企搶地堅決。
拿地窗口期的出現,也是房企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勢預判分化的結果,房企對非優質土地定價下調。但對優質城市、優質土地的爭搶依然激烈。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嚴格,但對房企來說,為了加大銷售額,依然會集中拿地。
從總體土地市場看,三線城市成交額下調,最近三四線城市成交依然低迷,房地產企業把更多資金投入到一二線城市,也是出現一二線土地市場升溫的主要原因。張大偉認為,明年不排除有進一步微調樓市政策出現。
收并購潮起
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房企的流量上漲速度明顯快于權益,合作項目越來越多,部分企業明顯價格調整促銷,如珠三角一線城市周邊城市群的一些供應集中區域。房企為了規模化,最后1個月依然努力“搶收”。
2019年前11月房企銷售也出現分化。相比2018年同比上漲超過50%,2019年大部分企業以平穩為主,部分企業漲幅明顯放緩。大部分企業業績平均同比只上漲了18.6%。布局三四線城市的房企銷售下降明顯。
這一波收并購潮中,主角的雙方特點鮮明。世茂、弘陽等晉級目標明顯的房企近期活躍于收并購市場。收并購的另一方——瀕臨危機的房企則不惜賣項目求生。
世茂經歷了2015-2017年的銷售低潮,2018年以1761.2億元排名第11位。進入2019年,世茂大舉展開收并購,據其收購泰禾集團、明發集團、粵泰股份、萬通地產等項目金額統計,金額已達200億元,還有很多未到披露階段的交易正在進行中。近日,世茂已聯手機構進場做盡調,有意收購福晟集團相關資產。
弘陽則在近期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據該公司人士表示,房企融資正是為了抓住年底這一波拿地機會。
綠城和新湖中寶最近的一次合作,恰好映射了收并購雙方的心態。進入下半年,新湖中寶賣地動作頻頻,由于有息債務在2019年有所增長,一年內到期債務壓力增加,新湖中寶不得不出售地塊緩解現金流、調整財務結構。
年中時,新湖中寶將長三角地區20幅土地以67億元轉讓給融創之后,日前,又以36億元將新湖上海明珠城項目35%的股權售予綠城。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12月11日,綠城獲取土地56幅,土地投資額約739億元,新增貨值超1700億元,新增可售面積近700萬方。綠城積極補倉優化供貨節奏,在一線城市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情形下,綠城再次進入上海內環區域并獲得一塊純住宅用地,不僅可為綠城帶來超過100億的貨值,增加在上海地區的土地儲備,還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綠城在上海市場的品牌影響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