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資本模式助力 長飛公司卡位5G商用市場
隨著2019年6月我國發放5G商用牌照以來,多省市已先后公布5G網絡建設規劃、并逐步落地了不同規模的5G應用。野村證券預計,中國2019年新建設5G基站約為14萬站。這些連接的場景帶來對光纖光纜的巨大需求。
“5G意味著全光時代的來臨,光纖光纜是5G承載的重要基石,5G規模商用將催生光纖光纜需求。”長飛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牌照的正式發放,三大電信運營商的5G資本開支計劃也將隨著網絡建設由‘規模試驗’、‘規模試商用’向‘全面商用’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建網節奏適度提前。但需求釋放的具體時點,即大規模啟動的時間點,還需要根據運營商對5G建設的規劃確定。”
提前卡位5G
在莊丹看來,未來五年,隨著5G、尤其是SA獨立組網的規模建設,全球光纖市場需求預計將平穩增長,5G時代光纖光纜行業持續向好。“5G將萬物互聯的理想照入現實,無處不在的光纖網絡是構建智能新時代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石。
在5G時代,三大趨勢不容忽視。一是云計算、5G 和物聯網的興起催生了數據洪流,數據中心的帶寬和規模將繼續增長;二是長途傳輸干線及城域骨干網部署 200G/400G 甚至更高容量的超高速光傳輸網絡;三是自動駕駛、金融證券、VR/AR等本地網低延時業務加速落地。
這些行業層面的應用也在倒逼光纖光纜行業加速發展,為光纖光纜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莊丹介紹,光纖光纜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針對5G的高帶寬、低延時、大連接的多種場景應用需求,提供承載解決方案,方案以骨干、城域、接入為脈絡,從有線到無線,從城市到農村,覆蓋多種5G應用場景。
以長飛公司為例,新型光纖 G.654.E 可延長超高速 400G 系統傳輸中無中繼站點間的傳輸距離,減少中繼站的數量,降低整體建設及運維成本,滿足高帶寬需求;針對光纜路由緊張問題提供微管微纜、小型化高密度光纜等多種解決方案,滿足密集組網要求;針對無線基站側,提供新型的多模方案和光電復合纜方案滿足 5G 網絡無線接入的要求。
不過,2019年以來三大電信運營商需求增速放緩,由于5G建設周期來臨,供應商補充產能,光纖預制棒短缺得到緩解,而光纖則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光纜價格呈下跌趨勢。這將給沒有預制棒生產能力的廠商帶來較大的壓力。若該價格長期持續,不排除會造成行業的整合,并給運營商帶來交付和質量的潛在風險。
面對挑戰,行業的自律和理性回歸尤為重要。在中國電信2019年8月進行的室外光纜集中采購中,采購總量維持2018年的水平,產品單價方面,實際中標價格約為69.55元/芯公里(不含稅),相比中國移動中標價格有了約12.50%的提升。
莊丹表示:“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這個變化,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經歷波峰和波谷,這恰恰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未來,我們還將向產業鏈上游拓展,發力5G通信原材料領域;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下游的應用和解決方案是進一步發力的重點。”
“A+H”資本模式
長飛光纖是光纖光纜產業鏈第一家“A+H”上市企業,雙核資本運作模式為公司國際化、多元化的發展奠定技術和市場基礎。
2014年香港上市后,長飛公司海外發展步伐加快,在印尼、南非等建設生產基地。2018年長飛公司登陸A股,募投項目主打產品為光纖預制棒和光纖,在湖北潛江建成了國內首個預制棒和光纖智能制造工廠,實現了從單純的工廠制造向“智造+服務”模式的轉型。
就A股市場和H股市場的區別,莊丹指出:“A股、H股兩地市場的投資者結構、資金池、自由流通水平、對行業的了解程度都有差異,公司的估值水平還是要靠市場決定。A股市場的參與者以個人投資者為主,他們更看重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關注的熱點領域,而港股的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更加看重長期價值投資、財務風險因素、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及核心競爭優勢,投資期限也更長,同時對報表中的各種細節問題有較高的要求。”
就信息披露而言,港股的信披及投資者關系需要使用流利規范的英文。從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來看,香港聯交所更注重董事會及管理層在決策時的實質判斷能力,以事后監管為主。“上交所也在走向這個方向,但基于現在境內資本市場的實際狀況,上交所的披露要求更為細化和量化,可以給公司在進行決策時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彼時,根據長飛回歸A股時披露的信息,目的是為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架構、推進公司整體戰略布局、提升公司整體價值,從而增強在光通信行業的市場占有率和核心競爭力。
而此刻,莊丹表示,上交所規范的運作模式、嚴謹的公司治理要求給公司提供了不斷完善治理水平的機會。“在全球5G發展進程中,中國處于領導地位,我們公司也將受益于5G大規模部署。對海外投資者而言,5G是一個未來重點投資的領域。上交所不斷完善的國際化水平、與更多境外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將有望給境內公司帶來更多的潛在投資者,也將給海外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中國資產的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