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陸續復工:本土品牌跨界“產口罩”成潮流
2月17日,一批合資車企迎來復工潮。
廣汽集團宣布旗下整車企業在廣州的工廠: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廣汽菲克廣州工廠陸續復產。上周,大眾汽車集團發布消息稱,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有5家和1家工廠已經復工,在華的其他工廠從17日起恢復生產。豐田汽車在中國的3家合資工廠則計劃在17日和18日兩天內陸續復工。寶馬集團方面也表示,華晨寶馬最早在2月17日復工。
此前,在陸續推進復工的同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長安等一些本土企業,先后宣布暫時跨界改造生產線生產口罩。一方面,是為了支援抗疫,另一方面,也是在為該企業員工的正常復工做準備。
車企跨界產口罩
上汽通用五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月6日,五菱汽車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在廣西區、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將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用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項目建設計劃,無塵車間由廣西建工集團負責改建,將于本月內建成投入使用,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據了解,上汽通用五菱從轉產口罩想法提出到第一批口罩下線,僅用時3天,2月9日第一批口罩順利下線,2月13日第一批防護口罩生產完成,并明確其生產的口罩暫不會對外出售。
繼上汽通用五菱之后,2月8日,廣汽集團宣布其正主動研究打造用于加工生產口罩的設備和生產線的方案,并派出相關人員學習。2月11日廣汽集團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已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通過與供應商合作,廣汽集團計劃自制設備30—50臺,這些設備中一部分用于廣汽自己生產,部分將提供給廣州市的其他國企進行口罩生產。
“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2月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表示。此前一天,比亞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援產口罩和消毒液,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在2月17日前后量產出貨,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只/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
據天眼查顯示,2月5日,比亞迪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發生變更,新增了消毒液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2月7日,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進行了企業經營范圍變更,新增了醫療器械、工業防護用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2月13日,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江蘇開沃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經營范圍,增加了醫用口罩生產、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生產(II類醫療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生產等內容,這意味著又一車企宣布將要開始生產口罩。
他救亦自救
根據華創證券的估算,我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總計5.3億人,如若全面復工,每人每天一只口罩(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消耗量每天可能在5只以上),至少需要5.3億只口罩。2000萬的最大口罩日產能與需求相差甚遠。
車企跨界生產口罩,既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也是一場自救行為。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月12日,在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占32.2%。疫情尚未結束,口罩頗為稀缺,復工對車企而言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每家車企的員工數量都極為龐大,每天需要使用大量的口罩。工廠復工,工作人員必須戴口罩以防傳染。廣汽、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預計日產能總和將超過1000萬只,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口罩“荒”的困境。
關于車企轉產口罩是否會影響自身車輛生產的問題,廣汽集團明確表示此項工作由廣汽集團零部件事業本部負責推進,不會影響整車制造的主業。
比亞迪方面表示,比亞迪中央研究院負責消毒液生產事宜,比亞迪電子事業群九部負責口罩生產。具體分工為,消毒液在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事業部生產。
“大工業”優勢顯現
在業內看來,車企能夠順利跨界生產口罩,得益于其在原材料、生產資質、人員、資金、技術儲備、生產場地等多方面的積累,以及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社會資源統籌能力。
制造口罩無紡布的基礎原材料來自于石化煉化廠的聚丙烯,而汽車門柱等部位所裝的隔音棉與口罩的原材料類似,這也是上汽通用五菱聯合其供應商德福特集團的原因,該公司的部分設備、原材料及采購渠道等與口罩生產近似。
比亞迪方面口罩在深圳寶龍工業園比亞迪第九事業部生產。寶龍九部擁有自建廠房,有醫療器械體系認證,并有長期合作穩定的上游原料資源。
伴隨醫療物資相關企業恢復生產,口罩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不再是制約瓶頸,車企的采購渠道扎實,汽車工業工人在專業生產線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為跨界生產提供了支持。
此外,醫用口罩對于生產環境的要求——恒定的溫度和濕度,并且需要無塵環境,與車企生產基地的“涂裝車間”相契合。
不過,生產資質對于車企跨界生產口罩是一大難點,但相關部門對資質審批在可控范圍內開設“綠色通道”給予支持。
(編輯:何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