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紡股份(600250):“雙主業”戰略助推轉型升級
現場直擊南紡股份股東大會:“雙主業”戰略助推轉型升級
南紡股份(600250)于2001年登陸上交所主板,是南京市第一家外貿上市公司,此前主要從事紡織、絲綢、針織、服裝、機電設備、輕工、化工、醫藥等多個門類的進出口業務。去年,南紡股份在原有貿易業務基礎上,通過購買秦淮風光51%股權進軍文化旅游行業,形成“旅游+貿易”雙主業發展模式。那么,收購后的秦淮風光目前盈利情況如何?今年受疫情影響程度有多大?未來如何實現“雙主業”協同發展?大眾證券報記者借公司召開年度股東大會之機以中小投資者身份探訪了南紡股份。
進軍文化旅游業實現轉型
6月29日下午,南紡股份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在南京市秦淮區小心橋東街18號公司三樓會議室召開。會后,南紡股份董秘張金源接受了大眾證券報記者采訪。
作為傳統的大型外貿企業,南紡股份的主業轉型近年來一直備受投資者關注。2019年,在全球貿易增速下滑、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國內外貿尤其紡織服裝外貿嚴峻的形勢下,南紡股份危中求機,成功實施了重組轉型,進軍文化旅游業。
去年6月10日,作為旅游集團旗下經營性旅游資產的證券化平臺,南紡股份停牌籌劃發行股份購買夫子廟文旅持有的新三板公司秦淮風光51%股權,同時向旅游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8000萬元。該項目很快于同年11月底獲批,并迅速在年底實施完畢,這也是近年來國資重組中審批最快重組項目之一。
收購完成后,南紡股份正式涉足文化旅游行業,文化旅游業務成為主營業務之一。近年來,南紡股份原有貿易主業已逐步轉至子公司南京南紡及其三家聯營公司開展,通過成功并購秦淮風光51%股權,初步構建出“旅游+貿易”雙主業發展模式。
由于去年12月底完成重組,秦淮風光合并納入南紡股份年報的營收僅有數日,幾乎未在南紡股份年報中體現出來。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南紡股份實現營業收入9.05億元,同比下降10.58%,實現凈利潤1.09億元,同比下降41.44%。
目前秦淮風光盈利情況如何?公司今年在旅游行業有無進一步的布局?未來如何實現“雙主業”協同發展?
“關于秦淮風光的盈利情況涉及信披,具體數據還是要等秦淮風光和公司2020年半年度報告出來。”張金源對大眾證券報記者表示。
對于今年在旅游行業的進一步布局,張金源表示:“根據向文化旅游產業轉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以及旅游集團關于促進上市公司轉型的承諾,2020年南紡股份將持續推動旅游集團向公司注入優質旅游資產資源,在內部資源整合的同時,引進專業人才,積極開展外部優質旅游項目并購,全力推動公司轉型。具體投資并購項目,可以關注公司公告。”
外貿和游船業務正逐步恢復
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南紡股份“旅游+貿易”雙主業發展戰略帶來挑戰。疫情對近幾年迅猛發展的旅游行業影響巨大,秦淮風光游船業務作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景區內的游覽項目,不可避免受到波及。
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南紡股份實現營業務收入1.13億元,同比下滑22.86%;凈虧損1222.37萬元。那么,公司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如何,是否有所減弱,預計疫情對公司2020年全年業績影響程度有多大?公司管理層有哪些舉措應對疫情的不利影響?
“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對國民經濟各行業造成了沖擊,公司所處的旅游行業和貿易行業受到較大的影響。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目前公司外貿和游船業務正在逐步恢復中。疫情對公司2020全年業績影響目前尚無法預計。”張金源表示,面對疫情,公司根據不同業務分類施策,游船業務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營銷推廣、產品創新、服務提升措施,貿易業務方面著重在創新業務模式、拓展貿易渠道、優化貿易結構上下功夫,同時嚴格控制成本費用,爭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努力將本次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張金源進一步表示,秦淮風光已于2月下旬復工,南紡股份采取積極營銷措施配合景區宣傳提振消費信心,后續將一方面繼續落實防疫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另一方面為迎接七月至八月的學生潮,國慶黃金周的客流高峰,以及游客規模增長、恢復后的周末晚高峰,進行運力儲備。同時,多渠道增加船票銷售,深度挖掘游客需求,開發多樣化旅游產品,提升營業規模。
近年來南紡股份二級市場上表現低迷,股價跌至6元以下。對于股價表現是否體現了南紡股份的價值,未來有無市值管理措施的問題,張金源表示:“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波動受市場、行業、政策以及投資者個人等多重因素影響。自疫情發生以來,公司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目前已全面復工復產,內部生產經營秩序正常,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管理層勤勉盡責,持續努力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力求為全體股東創造更好的價值回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