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兄”身價高企 牧原半年賺百億 生豬養殖業景氣度延續
7月13日收盤,A股三大股指震蕩上升,農業板塊漲幅超過5%,領漲整個大盤。而在農業板塊中,養豬行業在今年迎來了一波景氣行情。
今年上半年,生豬銷售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生豬養殖業的盈利均值大幅高于去年同期,養豬企業在這一波行情中均交出了不俗的成績,紛紛扭轉了去年上半年的虧損局面。
近幾日,多家業務涉及養豬的企業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如知名養豬企業牧原股份預計上半年公司實現生豬銷售收入為207.20億元,預計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105億元~110億元;傲農生物憑借生豬養殖規模擴大的優勢,上半年凈利大幅度擴張十五倍。
業績暴增的背后,是中國生豬養殖行業迎來的一波長時間的上行“豬周期”。“雙重疫情等因素影響下,這輪豬周期會拉長,后期比拼的是整體的競爭力,誰的成本低、效率高、科技成果大。”此前,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大型養殖企業紛紛加大養豬投資力度,包括一些房地產企業也開始跨界養豬,生豬養殖從去年開始逐步恢復,但受限于養豬本身的長周期特性,大量產能的釋放或許還要再等久一些。
豬肉價格沖高回落
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走出了一波“V”字形行情,5月底以來,豬肉價格已經出現了連續五周的上漲。雖然目前豬肉價格沒有能達到今年2月份的高位,但整體已經收復了今年上半年的大部分失地。
這一輪生豬價格上漲的種子,在今年1月份就已經埋下。因為冬春季節仔豬腹瀉、常規類其他疫情導致仔豬成活率明顯降低,繼而導致6-7月份國內生豬出欄斷檔,成為這一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時間進入7月,盡管豬肉價格經歷了一波從5月份以來連續上漲后的沖高回落,但從長期來看,豬肉價格繼續下探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這一波回落的過程中,屠宰企業其實有很大的虧損,有繼續向下壓價的意愿。”一位養豬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但是,總體來看市場上的生豬供給非常有限,而且養殖戶對于低價的認可度比較低,短時間再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依據卓創資訊的監測數據,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38.42元/公斤,較月初上漲1.90元/公斤,漲幅5.20%;最高點出現在7月8日的38.84元/公斤。此輪上漲中,東北市場領漲全國,漲幅最大。
6月份以來,由于強降水加劇非洲豬瘟疫情,南方地區生豬產能恢復速度放緩,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的能繁母豬存欄分別環比下降3.78%、3.04%,兩廣、四川、云貴、兩湖部分地區的生豬存欄較上月環比下降5%。
此外,境外疫情的再度反復,國外多家肉廠出現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下半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將大幅縮減。疊加主要的繁育母豬品種——三元豬的繁殖能力較低,長期來看,今年內生豬產能恢復的速度依然不容樂觀。
供需兩淡的后續市場
在高價生豬的擠壓之下,豬肉的需求市場并不樂觀,屠宰企業屠宰量不斷縮減,開工率屢創新低,依據卓創資訊,7月10日屠宰企業開工率降至12.04%,較月初的13.56%再降1.52個百分點。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內進出口貿易環節受阻,國內經濟亦受此拖累,表現出的就是消費能力相對下降,對高價豬肉需求熱度下降,不利于豬肉消費。” 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告訴記者。
短時國內需求端或延續清淡態勢,供應也偏緊,價格漲跌空間均不大。不過,供應方面,隨著時間進入到8月份,國內特別是南方的一批集中補欄的二次育肥將會在7月中下旬出欄,供應緊張狀況或緩解,下半年生豬供應或持續增加。
需求方面,高價豬肉對需求的抑制作用還會持續,加之天氣炎熱,豬肉消化速度緩慢,7-9月消費或維持低迷態勢。四季度消費雖然將會有好轉,但相對于逐漸恢復的產能來講,影響幅度有限。
而對于國內養豬企業來說,未來依然會保持一段時間的高增長期,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足以讓目前的養豬龍頭企業展現出快速的發展速度和成本優勢。
“明后年來看,生豬養殖出現過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全行業擴容最后的格局就是價格低過成本線,繼而進入低谷期。”劉永好曾表示,“而價格下降最終的受益者是中國的老百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