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房企海外發債降26% “借新還舊”難解償債壓力
前兩年連續井噴的房地產美元債,在今年前7個月明顯放緩,房企的融資重心轉向了境內。究其原因是今年境內流動性寬松,房企選擇了更低成本的融資途徑,資本成本都有所下降。
融資寬松對今年償債壓力大的房企來說是一個好消息,除此之外,目前部分房企的銷售額也在加快回升。受此影響,房企償債壓力有所減輕。
但在“借新還舊”的債務循環模式下,房企的資金壓力減輕是相對的,他們仍然需要尋找更多元的融資通道,不斷降低資金成本。
轉向境內融資
海通國際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中國房企今年共發行128筆美元債,發行總額40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發行的552億美元下降了26.6%。
其中7月單月發行23筆,與去年同期相若,發行規模71億美元,同比減少14億美元。
此前的4月,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投資人恐慌性大量拋售,房企海外債甚至出現“零發行”,雖然隨后連續三個月出現增長,但7月份房企海外發債仍處于負增長區間。
與海外情況不同,今年3月起隨著國內疫情趨于穩定,行業復工復產,在金融流動性的加強下,房企境內的融資環境逐漸得到改善,境內發債一度成為房企融資的主要形式,房企整體融資利率水平走低。
數據顯示,上半年,TOP50房企境內發債平均利率為4.86%,較去年同期下降14.59%。境外發債平均利率為7.47%,較去年同期下降3.36%。
以陽光城為例,今年4月發行規模12億元債券,票面利率為6.95%,之后又發行規模8億元債券,票面利率為7.30%。保利地產也發行總額6億元、利率為3.49%的中期票據。
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境內債券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筆為萬科發行的10億元人民幣債券,利率低至2.56%。其他債權融資和中期票據的境內融資成本基本也都在5%以下。
上半年,房企境內融資規模占比較2019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達62%,境外融資規模僅占比38%。
而在進行新融資的同時,房企也試圖降低之前的高成本融資。其中,萬科在6月3日就決定下調2017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的票面利率,存續期后2年的票面利率由4.5%降低至1.9%。
4月28日,華夏幸福也調整2018年發行公司債“18華夏01”利率,由6.8%降至5%。此外,金地集團亦有類似動作,只是由于爭議太大,最終該計劃未成行。
不只這些房企,近期,受債券市場融資環境寬松的影響,多只債券在回售時選擇下調票面利率,截至目前,發行人在債券進入回售期時選擇下調票面利率共有480次。
貝殼研究院認為,2020年上半年境內融資利率從2月起一直保持低位,境內金融環境適度寬松,利率低位將促使部分房企借此機遇進行債務置換,從而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而對于房企美元債的供需情況,海通國際證券董事總經理環球資本市場部主管陳藝認為,發改委對于房企發行一年期債券監管不嚴格,長年期只要借新還舊都會正常批,供應不會有特別大的影響。并且,由于全球流動性寬松,全世界資產能有比較好收益的就是中資房地產,違約率較低,回報率也不錯,所以越來越多的錢會流向中資房地產。
此外,陳藝指出,國內利率環境上半年在上漲,下半年不排除國內降息的可能性,如果降息就會極大的緩解開發商現金流壓力,對于下半年的發行是一件好事。
“借新還舊”式償債
融資環境寬松,讓大部分房企稍微松了口氣。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份百強房企實現權益銷售額9386.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5.7%,創今年4月份回正以來新高。超七成百強房企業績同比上漲,且多在20%以上。
寬松的融資環境加之銷售情況轉好,房企的償債能力相對提升,壓力有所減小。但不可忽視的是大力發債、高額融資背后的“借新還舊”模式下,房企的資金鏈今年仍面臨大考。
彭博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房企海外債務到期規模達到294.6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039.83億元。
除海外債務外,Wind數據顯示,2020年房企信用債到期規模為2095.7億元,ABS全年償還總規模達到了2287億元,超過信用債和海外債規模。
全年海外債務、信用債和ABS合計到期規模6422億元,多家房企到期債務破百億,如萬達、碧桂園、綠城、綠地中國、龍湖、新城、雅居樂等。
泰禾是需要還債的眾多房企中的一家,但7月至今,泰禾已有兩筆債券違約。上半年泰禾和億達兩家房企遭惠譽下調至RD評級。
下半年房企償還債務的壓力尤為大。貝殼研究院的報告稱,下半年房企債券融資償還將迎高峰期,境內外融資債券到期規模約為5588億元,同比增長58%。
國金證券報告顯示,2020 年8-12月,房地產信用債到期總量為1765.77億元,另外有 1724.07億元債券進入回售期,到期規模與進入回售期的債券規模基本相當。與前期相比,地產債到期回售規模有所增加,下半年償債壓力較大。
從月度分布看,下半年地產債到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8月及9月,進入回售期的地產債規模月度分布相對較平均,9月和12月規模略高,需要關注階段性償還壓力上升帶來的信用風險。
據貝殼研究院預計,未來2-3年債務置換和融資需求將不斷增大。2021年下半年與2022年下半年的債券到期壓力已經分別突破5000億元與3000億元。
Wind數據統計也顯示,未來五年,房企海內外合計債務到期規模將達3萬億元左右,從2020年開始到期規模將持續保持高位。
惠譽評級大中華區房地產評級聯席主管及高級董事陳以文認為,未來6個月仍有違約增加的風險,特別是一些周轉慢、大股東財務狀況差信托貸款融資依賴比較高的企業。
鄭俊英認為,短期債到期、杠桿比例上升、銷售大幅下降是最重要的三個信用風險。其中,資本市場債券與信托貸款的風險高于銀行貸款,而開發商的投資、拿地態度對杠桿比例有著直接影響,存在一定違約風險,但一般公司在這個環境下都會放慢買地的速度,降低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