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自由貿易賬戶體系 海南營商環境“40條”重大突破
“專業服務國際化水平低、企業融資問題突出、社會誠信與法治環境不完善、政府主動服務意識不足。”12月10日上午,面對海南當前存在的問題,海南發改委主任符宣朝在《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19年)》(下稱《行動計劃》)的新聞發布會上毫不避諱。
問題被擺上桌面后,解決方案也已提出。據符宣朝介紹,《行動計劃》對標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極具操作性,突出解決的恰恰是如何加快推動海南營商環境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建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在《行動計劃》提出的40項改革措施中,囊括了開辦企業、獲得施工許可、跨境貿易、保護投資者、執行合同等11個方面。諸如,海南在第一批全國推開的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再擴大24項“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建立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等方面,迅速被外界解讀為“突破”舉措。
受訪專家表示,本次海南在《行動計劃》中的“突破”,實質上反映的是其在全面開放領域的一種先行先試探索。海南要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對境內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接軌國際規則至關重要,而營商環境“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急需建立自由貿易賬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行動計劃》中提到,要建立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推動資本項下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融資匯兌便利化。
按照符宣朝的解讀,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建立,是為進一步發展海南區域性離岸貿易,加緊建立能夠體現海南全域性優勢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為人民幣跨境使用減少政策阻力和障礙。
在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李世杰看來,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建立是一種必然。他曾在5月份撰文指出,海南未來一定要建成一個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否則探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沒有意義,“這是中央的意圖”。
實際上,在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就已明確提出,海南要在金融創新方面,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擴大金融業開放,為貿易投資便利化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為此,海南省政府將建立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作為自貿區先導性項目建設工作,在11月28日對其進行了專題研究。據當時會議披露,人民銀行總行早在9月15日就已批復同意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預計體系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線。
12月10日,李世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要探索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金融市場的開放創新是第一位的,開發建設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因此自由貿易賬戶成了重中之重。
自由貿易賬戶是一個本外幣合一的賬戶。一般情況下,企業開外幣賬戶時,流程比較繁瑣——美元、歐元開支的企業需要開對應賬戶,如果一家企業跟多國有業務往來,那就要開一堆不同的賬戶。
“自由貿易賬戶形成了一個類似‘U型’概念,‘敞口’就是境外,理論上與境外是完全打通的,而在境內,則是有限滲透。在這個規則之下,兩種賬戶之間可以以人民幣方式進行一定形式穿透。”李世杰說,這意味著,海南島內主體以及境外機構可以通過自由貿易賬戶辦理經常和直接投資項下的跨境資金結算。
按照李世杰的猜測,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根源在于其回流機制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海南放寬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準入限制,重點應該在于探索如何實現雙向跨境人民幣放開。“這也是中國特色自貿港擔負的責任。”
改革突出“海南特色”
實際上,自由貿易賬戶早在2014年就已在上海自貿區落地了。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海南的自由貿易賬戶實際上是復制上海自貿區的經驗。
“但復制并非簡單的復制,一定是突出海南特色的復制。”白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盡管同為自由貿易賬戶,但上海因其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礎,側重點是以物的貿易為本,而海南則應該以旅游的人為本,側重旅游服務業。
在他看來,“海南特色”還體現在《行動計劃》中的很多方面。諸如,海南省全面擴大“證照分離”改革事項,在第一批全國推開的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將旅游、農業、醫療健康三大產業領域的24個事項納入“證照分離”改革事項范圍。
“這表明,海南的營商環境改革還是從海南省情出發,考慮到了如何開放最具含金量和最迫切需要的領域。”他認為,海南擴大的24個事項集中在旅游、農業、醫療健康三大產業,正是建立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上的“海南特色”。
以允許外商投資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外資股比不超過50%),放寬人身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至51%等措施為例,恰恰是考慮到了海南建立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特殊性。
而李世杰認為,最具“海南特色”的措施還體現在如何接軌國際規則方面。
《行動計劃》特意提出,要對接國際通行的投資貿易規則,圍繞種業、醫療、教育、體育、電信、互聯網、文化、維修、金融、航運等重點領域,制定海南省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海南要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需要對境內外投資者進一步開放,接軌國際規則至關重要。”李世杰說。
但他同時認為,此次《行動計劃》的某些措施還可以更具“含金量”。
“以證照分離為例,海南現在的問題恰恰在于‘證’太多。”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海南當前要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將來勢必出現很多創新業態,但由政府頒發許可證的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創新業態的發展壯大。
因此,他建議海南在重視“證照分離”的同時,一定要率先探索如何“照后減證”。“按照負面清單的思維,在需要頒發許可證的重點領域外,原則上不再實施許可證制,才能吸引創新業態來海南。”他說。
編輯:陳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