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局搭臺融“資”融“智” 陜西300家IPO后備軍勾勒“硬核”布局
2020年新增12家A股上市企業,這一速度創下陜西省歷史之最。截至目前,陜西省A股上市公司數量已躍居至全國第16位,超越了重慶和新疆,正在趕超河北,陜西省A股上市公司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元關口。
4月16日,陜西板塊再傳利好。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證監局和滬深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等單位,發布2021年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名單,300家后備企業經過成員單位推薦、交易所專家的嚴格評審把關,從近500家申報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陜西省重點扶持的上市后備軍。
據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蘇虎超透露,資本市場改革為陜西省企業上市工作追趕超越提供了重大契機,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特別是企業上市工作,陜西省政府接連出臺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實施意見等政策,明確今后五年陜西省上市工作的發展規劃和目標任務,力爭到2025年末,全省上市公司數量實現“倍增”,達到120家。
做好“綠色通道”
據了解,經陜西省直相關部門推薦、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組織專家評定、篩選后,入圍的300家陜西省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將被納入省級上市后備企業管理、享受上市政務服務綠色通道機制。
上市企業后備名單發布當日,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牽頭與浦發銀行西安分行等10家銀行簽署了綜合金融服務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安排,10家簽約銀行將面向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提供700億元授信意向,各銀行將組建工作專班,開辟授信服務綠色通道,助推上市后備企業加快上市掛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了解到,這是陜西省政府出臺推進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后簡稱為三年行動計劃)后發布的首份上市后備企業名錄。
根據此前陜西省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總體目標,陜西省著力培育上市后備資源、提升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目標包括到2021年末新增30家上市公司,西安市至少新增15家上市公司,安康、榆林兩地實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以及力爭總股本年均增長不低于15%等。
三年行動計劃顯示,陜西省統籌建立了省級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并對入選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同時,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盡早盡快進入上市輔導程序,每年推薦輔導備案企業不少于30家。
對于入庫后備企業,陜西省將推動深化與滬、深交易所和港交所的戰略合作,以多種形式開展上市培訓。同時引導支持中介機構與入庫企業結對,個性化提供顧問服務。
同時,開辟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優化企業上市營商環境,及時掌握企業上市進展,主動協調解決困難。
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上市后備企業管理服務辦法顯示,上市后備企業由企業自愿提出申請,經省級有關部門、各市金融工作部門或金融機構推薦、省上市辦組織專家評選確定。
入選后備企業應當具備: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已完成股改制;具有較強科創屬性;主業突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企業股本總額不低于3000萬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500萬元,或者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3000萬元,或者估值不低于2億元等條件。
上市后備企業入選后,應自覺服從陜西省上市辦的管理,并積極主動加快推進上市進程,原則上每年都應在股改、規范、輔導備案等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
陜西省上市辦將對后備企業實施分類管理,按照企業規模、行業、科創屬性、擬赴交易所及板塊等,將企業劃分入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精選層后備。按照上市進展,將企業劃分為近(待審核和在輔導)、中(計劃當年報輔導)、遠(其他)服務對象,并提供多層次、差異化的指導培育服務。
同時,陜西省設立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為后備企業提供股權投資支持,對后備企業股權進行“接轉”投資和“領投”增信,并聯合滬、深交易所和全國股轉公司為后備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政策咨詢服務。
突破“第二梯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初步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陜西省共有59家A股上市公司、總股本835.69億股,總市值12005.9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關口,總股本和總市值分別較年初增長了8.9%和77.26%,市值增速高于全市場50.29個百分點。
2020年陜西省新增12家上市公司,合計募集資金130.72億元,創下陜西省歷史之最。其中A股市場6家上市、4家過審,“新三板”精選層1家掛牌、1家過審,實現了各板塊全覆蓋。
“陜西省正在吸引全國越來越多證券公司、創投風投機構發掘和培育上市企業。但要清醒認識到,在上市公司規模、數量、質量方面,陜西省仍處全國第三方陣,向第二方陣躍進任務仍然艱巨。”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蘇虎超透露稱,目前,全國各省份對上市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據統計半數省份已將上市目標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各省競爭激烈、分化加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4140家A股上市公司,整體呈現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態勢。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山東省這6個省市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200家,處于A股上市公司省份排名的第一方陣。
初步統計來看,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有11個省級行政區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了100家。除上述6個省市外,福建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以及湖北省這5個省份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100家,處于第二方陣。
第三方陣中,中原經濟大省河南省排在第一位,僅有87家A股上市公司,遠低于江浙魯閩,陜西省擁有59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則在全國第16位。
“甩掉追兵、追趕標兵、發揮潛力、用足優勢是擺在陜西省面前的緊迫任務。”蘇虎超表示,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步伐明顯提速,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科創板設立并試點注冊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新三板”精選層改革成功落地。
蘇虎超認為,對資本市場發展的大趨勢,陜西省要清醒認識、準確把握、乘勢而上。本輪資本市場改革為陜西省企業上市工作實現追趕超越提供了重大契機。
“硬”是陜西省企業的突出優勢。近年來,陜西省擬上市企業保持了較高過會率,科技過硬,合規過硬,在全國資本市場創下了形象和口碑。“今后要用足優勢、補齊短板,充分發揮陜西省在科技、戰略新興產業、能源資源、國資、文化旅游、紅色革命精神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挖掘和培育規范優勢行業、企業,讓上市公司和上市后備企業成為展示陜西形象的名片,成為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蘇虎超表示。
蘇虎超稱,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企業上市工作中政府可以有所作為,應當有所作為,也必須有所作為,政府要主動成為企業上市的“超級保薦機構”。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健全完善的政務服務保障機制已經成為陜西省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重要體制優勢。
據介紹,陜西省政府成立了由梁桂常務副省長掛帥的省推進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出臺《上市后備企業管理服務辦法》等政策文件,與滬、深、港交易所和全國股轉公司戰略合作,共建駐陜服務基地。
蘇虎超表示,陜西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會同各部門,攜手各機構,加緊成立陜西省資本市場服務中心、陜西省上市掛牌后備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推動后備上市企業與銀行、證券、基金之間“縱向補鏈、橫向協同”,努力推動陜西打造資本市場的最優政策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