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收購LG化學偏光片業務 面板上游產業國產化提速
“缺芯少屏”曾是中國電子產業的窘境,如今隨著液晶面板產業強勢崛起,中國正在破除“少屏”之路,步入顯示大國。
而在國產顯示面板崛起態勢下,上中游仍存在一定的“卡脖子”困境。不過如今,作為顯示面板重要的構成材料,偏光片的國產化正在提速。
2020年6月,杉杉股份(600884.SH)啟動收購LG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并成立偏光片企業杉金光電。本次收購總價11億美元,先期支付70%收購價款即7.7億美元。2021年2月1日,收購完成資產交割。
近日,杉杉股份、杉金光電董事長鄭永剛自收購后首度露面,接受了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采訪。他指出,收購LG化學LCD偏光片業務之后,杉金光電如今成為全球LCD偏光片領域的龍頭老大,規模第一,技術領先。未來杉金光電希望與上下游產業形成協同,讓面板產業整體早日擺脫“卡脖子”局面。
打破日韓壟斷
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的液晶面板總出貨量約占全球總量的60%,在全球市場已占據強勢地位。中國企業從最初的引進到后來的自主生產,現已掌控全球大部分產能,在行業競爭中占據了主導。
不過盡管國產液晶面板銷售強勁,但顯示面板上游產業仍是“短板”。
其中,作為LCD三大關鍵原材料之一的偏光片更是存在缺口。據了解,偏光片在液晶面板的成本占比約15%,也是我國液晶面板技術國產化最困難的領域之一。近年來,全球偏光片生產企業主要為日本、韓國企業,產能TOP3的分別為日東、LG化學以及住友。
不過隨著杉杉股份以增資方式收購LG化學旗下LCD偏光片業務后,這一局面將被打破,新成立的杉金光電成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應商。鄭永剛介紹稱,收購完成后,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從不到10%提升到45%以上,這一核心材料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將得到充分保障。
根據Omdia數據顯示,中國偏光片未來五年產能缺口將達到24%。為實現產能和性能的雙保障,杉金光電將從產線、研發、上下游合作等方向入手。
杉金光電總經理朱志勇介紹稱,目前杉金光電位于張家港的兩條產線已經開工,廣州的兩條2.6米超寬幅線預計年底量產,以匹配當前產業持續攀升的需求。未來杉金光電還將繼續擴大產能,以10條全球領先的生產線及產品,滿足智能化時代需求。
此外,杉金光電還會持續加強技術研發及與上游材料商的合作開發。“我們會加速構建自主研發中心和上下游協同創新平臺,持續投資,擴大規模,強化大尺寸TV及IT產品應對能力,持續提高偏光片及上游材料的本土化率,全面夯實產業領導地位。”朱志勇表示。
再造一個“新杉杉”
盡管當前的杉金光電充滿朝氣,不過對于杉杉股份而言,偏光片畢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鄭永剛在交流中同樣坦言,自己起初對于LG化學拋來的“橄欖枝”并不感興趣,“當初有人跟我講此次收購的時候,我說我沒錢,不敢要。”
鄭永剛還有一個疑問在于:如果是好東西,為什么對方要退出?要賣給我呢?畢竟,杉杉股份此前主營業務是服裝,此后盡管經過多元化探索,涉及新能源、金融等領域,但偏光片相關的半導體顯示這塊,杉杉股份的經驗是空白。
不過后來,在咨詢過多方業內人士后,鄭永剛了解到,一方面LG化學的此次出售是其全面戰略調整的結果,未來LG化學將主攻鋰電池領域,因而計劃退出其它領域,另一方面,偏光片是我國的“卡脖子”產業之一,考慮到收購后能夠對我國顯示產業鏈形成的積極影響,鄭永剛心理動搖了。
而之所以LG化學愿意與杉杉股份達成收購,則是源于雙方十多年來在鋰電池領域的合作關系。“他們的想法不一樣,他們不僅希望賣個好價錢,還希望能讓這項業務有未來。”鄭永剛表示。
在多種因素考慮下,最終鄭永剛決心進軍偏光片產業。不過在中外企業收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原始團隊不穩定、磨合周期長等問題,因此杉杉股份與LG化學最終的談判結果是先收購70%的股權,三年后再實現全資收購,“條件是高管一個都不能走。”鄭永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而對于跨界的杉杉股份而言,或許也真的趟到了“風口”上。朱志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8年之前顯示面板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進而影響上游偏光片的價格,但未來這種周期性會越來越弱甚至漸趨消失。
“其實這就是我們國內面板企業追趕的過程,從追趕到如今領先,我國面板企業在行業里已經開始具備絕對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朱志勇坦言道,“隨著未來日韓顯示面板企業的退出,疊加近期全球對大尺寸顯示面板的需求,以及疫情帶來產業的爆炸性增長,未來面板行業會維持一個健康的發展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