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光速”上市:5億用戶撐腰 新商業變現模式鎖定增長空間
沒有儀式、沒有敲鐘,成立九年的滴滴,就這樣低調完成了上市。
北京時間6月30日晚間,滴滴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DIDI”。滴滴上市首日的現場競價持續超過3個小時,直至7月1日凌晨零點47分左右以18美元/ADS開盤,較14美元的發行價上漲28.5%,市值一度超800億美元。
此后,滴滴股價一路走低,截至收盤報14.14美元,上漲1%,市值近678億美元。不過,這并沒有影響滴滴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美股IPO,它也是繼2014年阿里巴巴之后中概股第二大IPO。
首日收盤后,富時羅素宣布將滴滴ADS納入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富時羅素全球大型股票指數以及富時羅素新興市場指數,明晟公司亦宣布將滴滴ADR加入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生效日期分別為7月8日和7月15日。
面對上市,絕大多數公司都會滿心歡喜地高調慶祝,但滴滴內部幾乎沒有表現過多的興奮。“滴滴發展至今,經歷了一路坎坷,”7月1日,回顧滴滴本次上市,一位滴滴方面的人士感慨道,“可能外人更多關注的是我們的融資額、市占率,看到的是我們身上的光環,但其實內部一直是在謹小慎微、踏實務實中一步步成長。”
截至北京時間7月1日19時,滴滴盤前上漲7.21%至15.16美元。
低調“光速”上市
自2012年天使輪融資后,截至目前滴滴已完成將近20輪融資,成為國內融資次數最多的公司。
滴滴的成立,出于創始人程維希望減輕打車痛苦的樸素愿望。此后柳青的加入,亦是源自相似的理由。此后在資本的加持下,滴滴的業務版圖日漸擴張。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約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提供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代駕、車服、貨運、金融和自動駕駛等服務。
業務擴張迅速,但滴滴的成長也并非一路坦途。2018年的兩次乘客安全事件,將滴滴推至風口浪尖。在招股書里,程維、柳青在給投資人的信中也坦言,2018年可謂是滴滴的至暗時刻。
也正是自那時開始,滴滴將精力和重心放在搭建安全保護體系上。2019年,滴滴在未來三年戰略目標中,提出“安全是滴滴發展的技術,沒有安全一切歸0”。
全力投入安全的滴滴,不再抱持技術光環的高傲,明顯放低了姿態。作為資本的寵兒,滴滴就連此次上市也相當低調。“感謝(對滴滴上市的)關注和關心,但我們想的還是繼續把服務做好。”前述滴滴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僅低調,而且緊鑼密鼓。從6月11日正式遞交招股書,到6月30日完成上市,滴滴的上市腳步可謂“光速”。
而在籌備上市期間,投資者對滴滴依舊追捧。美東時間6月28日下午5時,滴滴提前一天結束招股。有接近滴滴知情人士透露,自遞交招股書以來,滴滴已獲得10倍超額認購,即獲得超過400億美元訂單,提前超額完成原計劃40億美元的募資目標。
同時,本次IPO中,滴滴發行價定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ADS的發行區間上限。滴滴發行3.17億股ADS,比原計劃的2.88億股多10%。以14美元的發行價計算,滴滴此次至少募資44億美元。
“按打新估值才600多億,拿到新股就是大肉股。”此前有投資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另有原投行分析人士指出,以4倍市值/銷售比例來計算,給予滴滴千億美元的估值也不為過。
因此,這也難怪上市當日,有多位投資者向記者表達了對滴滴的關注,“感覺滴滴的定價比較低,之后應該有上漲空間。”
滴滴的未來
滴滴的招股書并非無懈可擊。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出行年收入分別為1352.88億元、1547.86億元和1417.3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收入為421.63億元。由于受疫情影響,滴滴的收入增長在過去三年內存在一定的波動性。
利潤方面,過去三年內,滴滴出行持續處于運營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運營虧損124.43億元、80.13億元及137.88億元,今年一季度滴滴運營虧損66.54億元。
有行業資深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滴滴的收入增速、運營虧損擴大等方面,構成了這份招股書中的風險點。
不過,滴滴的未來究竟會如何?在招股書內,滴滴將自身業務布局總結為“四個核心戰略板塊”“三大業務”以及“雙飛輪”。
其中,被滴滴定義為構建出行未來的“四個核心戰略板塊”分別是共享出行平臺、車服網絡、電動車以及自動駕駛。而“三大業務”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構成,分別是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相比之下,“雙飛輪”更聚焦商業模型,隨著整體共享出行市場的持續增長,滴滴的共享出行、車服以及電動汽車網絡創造了雙飛輪效應,使司機、乘客和平臺均獲益。
對于此次募資的用途,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30%的募資金額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20%用于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剩余部分可能用于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滴滴作為一個擁有將近5億用戶的高頻剛需產品,它所能延伸出的商業變現模式仍是一個較大的增長空間。”艾媒咨詢CEO張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評論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