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模式”拔窮根:昔日貧困縣建起西南最大紡織園
短短兩年多,昔日國家級貧困縣屏山從零起步,建起一個現代紡織產業園,已入駐28家企業的年產值預計超過200億元。“過去很難想象能這樣飛躍式發展!”屏山人感嘆。
飛躍秘訣何在?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云給出答案:這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山海模式”,為全國攜手奔小康提供了有效借鑒。
屏山為支持向家壩水電站建設曾“封庫停建”十年,規上工業幾乎為零。產業太薄弱,正是窮根所在。
2017年,浙江海鹽與屏山結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山海之盟”。“我們聚焦屏山所需、海鹽所能,借助東部紡織產業轉移契機開展東西協作。”海鹽派駐屏山掛職縣委副書記的王堅說。
選準紡織產業,浙川省、市、縣齊發力。如何吸引東部企業到貧困山區投資?兩地政府把準市場規律,拋出優厚政策。嘉興企業天之華入駐園區時,董事長董堅強算過成本賬:“每千瓦時0.37元包干電價,1年能省2000多萬元電費;人工成本節約三分之一,用地也便宜得多……”
天之華一期項目去年投產,半年產值超2億元。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8.9億元,引進最先進渦流紡設備500臺套,預計明年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超40億元。
“目前28家企業入駐,總投資147億元,在談項目還有不少!”屏山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蘭彬介紹,到2025年,園區有望實現產值400億元,解決就業3萬人以上,成為西南最大的特色紡織產業園。而以此為核心基地,宜賓正加快建設千億紡織產業集群。
“扶貧資金畢竟有限,產業協作才能拔除窮根。”王堅認為,東西協作要成為連接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是“山海模式”真正開花結果的關鍵。
市場資源對接,市場規則接軌。“我們學習浙江畝均論英雄,畝均稅收15萬元以下的項目和落后企業不引進;還學習‘最多跑一次’,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蘭彬說,他們一開始就定位招優引強,企業來屏山并非平移,而是升級。目前園區已引進全國最大渦流紡企業天之華、全國最大特種包覆紗企業潤厚紡織、全球最大縫紉線項目弘曲棉紡等優秀龍頭企業。
去年8月,全國攜手奔小康行動培訓班到屏山現場教學,洪天云高度評價:“這是浙江經驗!”
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目前,園區已直接帶動就業3200余人,其中貧困人口近千人,貧困戶年均增收3萬元以上。
46歲女工鄭桂英正在天之華生產線上忙碌著。她開心地說:“我們夫妻都在這兒上班,每月能掙8000多塊錢,生活比過去好多了!”增收立竿見影,全家快速脫貧。
“山海模式”助力下,今年2月,屏山正式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已下降為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