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要走“尋常路”了
“新零售、舊零售本質上是零售,新和舊的區別是,在舊零售時代靠的是人氣推產品,渠道為王賣什么產品都可以。但今天處于產品過剩的時代,必須要圍繞品牌、產品的價值升級不動搖,一旦動搖就無法吸引消費者。”4月18日,在美特斯邦威品牌升級發布會上,美邦集團董事長周成建公開表示。
此前轉型電商不力的美邦把目光重新聚焦產品和實體零售,在2017年末曾100余家新店同時開業。據周成建透露,從2016年開始美邦回歸初心、回歸主業,聚焦品牌、產品、零售三大緯度升級去做策略修正。
不過,盡管重新對線下實體店寄予厚望,回歸走“尋常路”的美邦要走出陣痛還尚需時日。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美邦2017年年度業績快報顯示,美邦2017年營收64.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71%;營業利潤虧損3.1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03.03%;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0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45.81%。
聚焦品牌、產品、零售
在去年7月18日,美邦門店從單一風格向五大品牌風格轉變,在當時提出轉型時美邦公司內部很是擔心,存在不一樣的聲音。周成建則拍板,“我們不干別人干過的,再復制ZARA、H&M也不一定做得比它們更好,要把美邦做成獨一無二的品牌。”
不過,對于美邦而言,仍面臨著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創新業務模式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如今消費習慣轉變、互聯網消費崛起、新興品牌涌入等因素都將會繼續影響美邦業務的拓展。
周成建也承認,過去十年美邦有小成就,在策略上由于太熱愛與時俱進的內容,但在核心內容上沒有很好的發展。此種說法也從側面回應此前轉型電商的美邦策略過于激進。
2010年底,美邦試水電商業務,推出了邦購網。結果經營10個月左右虧了6000多萬元。為了挽回頹勢,美邦開發了有范APP,為推廣有范APP,美邦以5000萬元冠名首季《奇葩說》;2016年上半年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高達7034萬元。在2017年9月,有范APP被下線,意味著美邦的電商試水再次以失敗告終。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舊零售,很多東西是不變的,美邦要擁抱萬變,變的是擁抱新時代環境、消費者、新技術工具,而不變的是品牌、產品、零售體驗的升級。”周成建表示。
周成建說,“在未來,美邦的發展有幾個方向絕不動搖,圍繞品牌升級、產品改進、零售體驗絕不動搖。因此美邦對展現的五大產品的發展不會變,圍繞五大門店的發展不會變,持續改進和完善,把效率做得更高。”
記者了解到,美特斯邦威會圍繞過去兩年已形成的五大品牌差異化定位的產品競爭力以及零售終端競爭力的能力優勢,進一步加強全品牌競爭力價值鏈深度挖掘,改進完善策略,持續做好產品供應和零售營運的開源節流工作。
回歸走“尋常路”
如今消費者日益追求品質化、個性化的生活,已然從盲目追求大牌、跟風購買的群體中脫離,轉而理性追求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商品,同時對品牌選擇有了更細致的認知需求。在這樣的風口下,中國時尚行業將在消費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調查顯示,2017年全球服飾和鞋履市場的零售額同比增長4%至1.7萬億美元,服裝零售額增速及增速同比均高于整體零售,結束了此前長達五年的下滑態勢。同時,隨著商業地產發展,城市購物中心渠道在服裝銷售中所占比例不斷提升。
在2016年9月8日,美邦曾邀請購物中心企業到美邦考察和交流,在這之前美邦一直側重街邊店發展,甚至有購物中心邀請美邦進駐還被婉言謝絕。
而隨著城市渠道變遷,美邦也深知購物中心給消費者的體驗對品牌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于是一次次邀請購物中心企業過來推廣美邦。
的確,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新型線下渠道不斷發展,在消費升級的影響下,消費者對購物體驗更加重視。“美邦一定迎合好消費升級需求,堅信能夠為購物中心方帶來多一點價值,給消費者帶來多一點體驗的選擇。”周成建說。
在4月18日召開的品牌升級發布會后,周成建還專門來到美邦旗下品牌ME & CITY的示范店前接受媒體采訪。周成建坦言,ME & CITY是美邦可以拿得出手展示和推廣給購物中心的產品。
據美邦方面介紹,ME & CITY強化直營店范本力量的渠道啟動模式,吸引了眾多加盟店,目前涵蓋上海、北京、武漢、成都、杭州等地共計超過 500 家店鋪。
不過,周成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不是美邦如今更喜歡購物中心渠道,應該說不變的是把品牌、產品、零售競爭力做好,需要通過商品的價值吸引客流量。變的是要適應環境,既然消費者更喜歡到購物中心購物,同時也喜歡在獨立的街邊店購物,因此美邦兩者都要布局。
“未來在社區和小型門店也同樣有消費需求,時尚、生活類品牌門店可能如同便利店一樣會開在社區。開店看重的是消費者在哪和成本優勢,成本下降、性價比更高,消費者的體驗會更好是美邦開店所注重的。”周成建對記者表示。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